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 光电子材料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光电子材料相关记录951条 . 查询时间(3.672 秒)
2024年11月15日,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领域国际顶级会议2024 ACM/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Aided Designs(ICCAD)在美国召开,微电子所EDA中心陈岚研究员团队在会上展示了半导体工艺建模方法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圆偏振发光(CPL)在3D显示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而手性发光材料在吸收光能或施加电场时可以直接产生CPL,相对于利用偏振片的器件具有结构简单和能量损失较小的优势。其中,作为发光核心的圆偏振热激活延迟荧光(CP-TADF)材料相比于效率较低的手性荧光材料和贵金属参与的手性磷光材料,其既能够有效利用单、三线态激子实现高效圆偏振发射,又能降低材料成本,使其在高效的圆偏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CP-OLED...
2024年8月19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动力学研究室光电材料动力学研究组研究员吴凯丰、副研究员朱井义团队,在低维材料超快光物理研究中取得进展。该团队在室温下利用飞秒可见光脉冲驱动胶体量子阱,观测到近红外波段的弗洛凯态光谱特征,并在时域上获得了弗洛凯态通过退相干转变为平衡物质态的动力学演化过程。
2024年8月19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动力学研究室光电材料动力学研究组 (1121组) 吴凯丰研究员与朱井义副研究员团队在低维材料超快光物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团队在室温下利用飞秒可见光脉冲驱动胶体量子阱,观测到了近红外波段的弗洛凯态光谱特征,并在时域上获得了弗洛凯态通过退相干转变为平衡物质态的动力学演化过程。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朱道本、狄重安研究团队与张德清课题组,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立东课题组以及国内外的研究团队,提出并构建了聚合物多周期异质结(PMHJ)热电材料。该类型分子组装体具有周期有序的纳米结构,其中两种聚合物厚度均小于10纳米,相邻界面约为2个分子层且具有体相异质特征。优化后的PMHJ薄膜可以保持优异的电荷输运特性,并大幅抑制声子/类声子传播,从而实现了聚合物热电性能的大幅提升,为高性能...
北京大学科研团队在国际上首创出一种全新的晶体制备方法,让材料如“顶着上方结构往上走”的“顶竹笋”一般生长,可保证每层晶体结构的快速生长和均一排布,极大提高了晶体结构的可控性。这种“长材料”的新方法有望提升芯片的集成度和算力,为新一代电子和光子集成电路提供新的材料。这一突破性成果于2024年7月5日在线发表于《科学》杂志。
石墨烯导热膜是电子器件和系统重要的热管理材料。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纳米材料与器件实验室丁古巧团队在石墨烯导热膜尺寸效应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工作通过建立亚微米-微米氧化石墨烯原料横向尺寸与导热膜热导率之间的联系,深化了对于3000 ℃高温下氧化石墨烯组装体还原重组过程的认知,为组装石墨烯等二维材料构建高性能宏观体提供了新思路。
TDK株式会社成功开发出一种用于下一代固态电池CeraCharge的材料,其能量密度达到1,000 Wh/L,约为TDK传统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的100倍。新型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是TDK传统固态电池的100倍。TDK的目标是开发可用于各种可穿戴设备(如无线耳机、助听器、智能手表)的新型固态电池,以取代现有的纽扣电池。
圆偏振光在现代显示、未来智能电子等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庄涛涛研究员课题组在单发射全彩圆偏振发光结构与器件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Helical-caging enables single-emitted largeasymmetric full-color circularly polarizedluminescence”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
新结构分子的设计合成是推动有机电子学发展的驱动力。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共轭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成膜性,但具有合成不可控和批次差异性大等缺点,因而材料和器件重复性欠佳,是商业化进程中的瓶颈。共轭小分子结构明确,解决了合成可控性和批次差异性问题。然而,电荷输运强烈依赖结晶性,最佳活性层形貌难以获得,影响了器件性能和稳定性。
2023年9月8日,浙江省半导体行业协会会员单位中巨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上市,股票简称:中巨芯,上交所科创板证券代码:688549。中巨芯总经理陈刚携公司骨干团队代表,以及各界领导、嘉宾出席上市仪式。
有机太阳电池因轻、薄、柔及可溶液加工等优点,在可穿戴和便携式能源、建筑光伏一体化等领域颇具应用前景。目前,基于A-DA’D-A型小分子受体的高效有机太阳电池主要采用氯仿和氯苯等有毒的卤素溶剂进行加工。当利用非卤溶剂对有机太阳电池活性层进行加工时,小分子受体在成膜过程中会易形成过度聚集,从而产生大尺度的相分离,导致严重的电荷复合和显著降低的器件效率,这限制了非卤溶剂加工工艺的发展,阻碍了有机太阳电池...
近日,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青年教师卢海洲与吉林大学王宁教授、洛桑联邦理工大学Michael Graetzel教授、上海大学杨绪勇教授等合作在《自然》(Nature)上发表了题为“互变异构混合配位使得有效的无铅钙钛矿发光二极管成为可能”的研究论文,通过强化学配位调控使得无铅钙钛矿LED发光效率首次突破20%(Nature 2023,doi.org/10.1038/s41586-023-06514-6...
2023年8月7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郑煜铭团队(污染防治材料与技术研究组)在废弃生物质多孔碳应用于电容脱盐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提高碳电极材料石墨氮含量对增强电容脱盐性能的内在机制。
2023年5月13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在山西省太原市举办第11届与第12届“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颁奖典礼。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2020届博士生李家声的博士学位论文《量子点LED器件封装结构与机理研究》(指导教师:汤勇教授、李宗涛教授)获第11届优秀奖,并受邀在大会上进行报告交流;2021届博士生冯俊元的博士学位论文《基于有序排布工程砂轮的 BK7光学玻璃磨削机理研究》(指导教师:万珍平教授)获第...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