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肿瘤学 >>> 肿瘤免疫学 肿瘤病因学 肿瘤病理学 肿瘤诊断学 肿瘤治疗学 肿瘤预防学 实验肿瘤学 肿瘤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肿瘤学 缺血相关记录15条 . 查询时间(0.116 秒)
2022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蛋白药物研究中心畅君雷研究员与医工所传感中心罗茜研究员在脑卒中病理药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论文Spatiotemporal lipidomics reveals key features of brain lipid dynamic changes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ther...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免疫学的发展逐步深入,大量研究表明,急性炎症反应所造成的免疫损伤在继发性脑损伤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量免疫细胞会在损伤部位聚集,大量释放细胞分裂素和氧自由基等物质直接损伤内皮细胞,造成内皮结构和功能的受损,引发血小板聚集和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导致微血管阻塞,引发损伤[2]。
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是在B淋巴细胞前体细胞中发现的一种核蛋白,作为组织细胞中一种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是细胞内信号转导的中间枢纽,可以通过调控多种基因的表达来参与机体多种生物进程,如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免疫反应、肿瘤发生、组织损伤与修复等,它不仅在心脑等重要脏器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关键作用,而且在肠缺血再灌注(intestinal ischemi...
探讨珠子参总皂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及珠子参总皂苷高、中和低剂量组5组,各8只。各组按剂量灌胃给药 7 d,末次给药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
研究氢生理盐水(HS)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肝细胞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 组(n=14),除假手术组外,均采用阻断左中肝蒂造成缺血再灌注模型,不同组大鼠分别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和HS(5 ml/Kg,i.p.),再灌注180min后分别检测其线粒体功能及线粒体MDA、GSH/GSSH 变化情况,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的形态学改变。结果: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线...
对拟通过肝血流阻断切除肿瘤的患者预先给予血必净注射液,观察其对术后可能发生的缺血 / 再灌注 ( I/R)损伤及凝血功能紊乱的保护作用。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收集 2011 年 10 月至2013 年 3 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科收治的拟行肝癌切除术、 肝功能 Child-Pugh 分级均为 A 级的 60 例患者,按随机数余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血必净组 ( 术前连续 3?d 静脉滴注血...
应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显像(3D-ST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不同狭窄程度缺血患者左心室心肌局部应变变化。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将138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和狭窄组(104例),另将狭窄组分为轻度狭窄亚组(A亚组,n=34)、中度狭窄亚组(B亚组,n=36)和重度狭窄亚组(C亚组,n=34)。测量LAD供血区域心肌的应变指标:峰值径向应变(PLS)、峰...
探讨西维来司钠对兔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机制。方法 通过结扎冠状动脉45 min后剪断手术线实现再通的方法建立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时经耳缘静脉注射西维来司钠(30 mg·kg-1·d-1),ELISA和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中TNF-α、IL-10、CK以及CK-MB浓度,使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心肌中NF-κB含量以及bax、bcl-2基因蛋白表达,心肌...
观察缬沙坦和乌司他丁联合用药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例肝癌行肝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乌司他丁组、缬沙坦和乌司他丁联合用药组,每组10例。乌司他丁组按10 000 u/kg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加入5%葡萄糖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联合用药组术前给予缬沙坦80 mg每天一次,口服一周至术前,术中用量及用法同乌司他丁组。对照组5%葡萄糖盐水10...
研究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动物模型中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变化及血清中IL-6和TNF-α的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动物模型,在缺血后6,12,24,48 h段头取脑,并采静脉血。分别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和放射免疫方法检测IL-6的mRNA的变化和血清中IL-6的含量变化。结果:缺血脑组织中IL-6的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
肺血管阻断术是局部晚期中央型肺癌外科治疗中常采用的方法,包括单纯肺动脉阻断和单侧肺循环阻断。然而,肺血管的阻断与再通必然会导致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本研究通过建立兔左侧肺血管的阻断及再开放动物模型,探讨肺外科中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特点,为临床肺血管阻断术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114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成3组:Ⅰ组为对照组(n=42);Ⅱ组为单纯左侧肺动脉阻断组(n=36);Ⅲ组为左侧肺循环阻断组...
专著信息 书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对大鼠缺血皮瓣成活的影响 语种 中文 撰写或编译 作者 杨立文,张吉翔 第一作者单位 出版社 《中华创伤杂志》2004,20(3):168-169 出版地 出版日期 2004年 月 日 标准书号 介质类型 页数 字数 开本 相关项目 p73基因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实验研究
肝脏是人体血流很丰富的器官,临床上切肝手术常须阻断入肝血流,以防止难以控制的肝断面出血。在人类和动物界普遍存在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效应[1][2][3][4],利用该效应能明显保护因阻断入肝血流所致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R)[5][6][7][8][9]。已有研究表明肝血流阻断前给予1个5 min缺血...
缺血再灌注损伤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近年来,关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其单克隆抗体对于脑、骨骼肌、肠等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已经有学者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1][2],但有关其对肾缺血再灌注的作用,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本实验的目的旨在探讨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anti-TNF-α mAb)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减轻作用,为临床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
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常见病。脑缺血后常引起严重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其主要特征之一为海马CA1区等易感脑区内神经元选择性损伤、死亡。虽然海马是脑内与学习记忆功能密切相关的重要脑区,但全脑缺血后出现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不能全部归因于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因为若损伤局限于海马结构内时并不直接造成缺血性记忆功能障碍,一些非海马结构的神经元也具有缺血敏感性,如丘脑中央背核、背侧纹状体等,这些脑区神...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