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放射医学 酶1”相关记录16条 . 查询时间(1.234 秒)
酶促自组装用于增强抗癌短肽的抗癌选择性及活性(图)
放射医学研究所 化疗药物 乙酰 放射医学研究所
2022/9/19
现如今,提高化疗药物的选择性、降低其毒副作用仍是癌症研究的一项重大挑战。酶促自组装(EISA)是一种新兴的选择性癌症治疗方法,通过酶催化自组装可以选择性地在高表达特定酶的癌细胞上形成纳米结构,继而发挥预期抗癌效果,但单一EISA抑制癌细胞的应用需要较高的浓度来实现,并不能满足临床实际应用需求。因此,需要运用新的策略在保持EISA选择性的同时将其抗癌效率最大化。
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评估高级别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状态
神经胶质瘤 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 异柠檬酸脱氢酶 突变
2020/2/14
探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PTw)成像预测高级别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IDH)野生型和突变型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25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术前均行头颅MR平扫、T1WI增强及APTw扫描。依据术后病理分为IDH野生型组和IDH突变型组,依据FLAIR图像选取肿瘤实性成分,逐层测量肿瘤APT值,取其平均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组间APT值的差异,ROC曲线评估APT值判断IDH基因状态的效能...
采用国产猪胰弹性蛋白酶联合氯化钙浸泡法构建简便稳定的兔腹主动脉瘤(AAA)模型。方法 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动脉瘤组、蛋白酶组、氯化钙组和假手术组。剖腹手术游离一段长约1 cm腹主动脉,动脉瘤组游离动脉段以氯化钙和国产猪胰弹性蛋白酶浸泡20 min,蛋白酶组、氯化钙组分别仅以猪胰弹性蛋白酶、氯化钙浸泡20 min,假手术组由0.9%氯化钠溶液浸泡20 min。术后5、15、30 d采用彩色超声...
二肽基肽酶-4在造血和移植中的作用
二肽基肽酶-4 造血干祖细胞 移植
2014/11/3
二肽基肽酶-4(DPP-4)具有剪切多肽N端第2个氨基酸为丙氨酸、脯氨酸的功能,其作用底物包括许多与造血系统调节有关的趋化因子、克隆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近期研究表明,DPP-4对集落刺激因子的剪切会改变其功能,进而影响造血干祖细胞及移植,但关于DPP-4的调节以及对大部分因子剪切后的影响仍未阐明,本文总结了DPP-4抑制的相关研究进展,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探讨选择性磷脂酰肌醇激酶相关蛋白激酶家族(PIKKs)的小分子抑制剂Wortmannnin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Is)诱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DNA损伤功能信号级联在HDIs类药物抗肿瘤效应中的功能机制。方法 流式细胞术分析加药后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情况;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用药后的细胞核形态;免疫印迹法检测加药前后Caspase-2,Caspase-3,Caspase-7和...
目的探讨经皮腰椎间盘钳取术(PLDF)联合盘外胶原酶化学溶核术(CCNL)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采用PLDF 和CCNL联合治疗非包含性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95例,其中轻度脱垂(脱垂<6 mm)患者54例(轻度脱垂组),重度脱垂(脱垂6~11 mm)41例(重度脱垂组),对2组的临床资料、术后6个月的疗效采用Macnab标准和术后影像学变化进行分析。 结论6个月后,95例脱垂型腰椎...
抑癌基因BRCA1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构建及活性测定
BRCA1 启动子 荧光素酶 报告基因
2012/5/18
克隆人BRCA1基因的启动子,构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在细胞内检其活性,为其后续基因凋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技术,从人正常宫颈组织细胞中扩增出BRCA1启动子,插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中,测序所扩增的DNA序列,将其转染入HCT 116细胞中并检测其活性。结果:酶切及基因测序方法证实所构建质粒含有pGL3-basic全序列及BRCA1启动子上游调控序列,扩增的BR...
兔放射性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一氧化氮含量变化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
一氧化氮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放射性肺纤维化
2009/11/16
目的: 观察兔放射性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表达。方法: 实验兔20只,采用6 mV X线对左全肺进行照射, 25 Gy,1次。分别于照射前、照射后1,3,6个月各处死5只动物,处死前进行左肺肺泡灌洗。采用铜-镉还原法检测灌洗液中的NO含量, 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iNOS的表达。结果: NO含量在照射后1个月明显升高,照射后3~6个月显著降低...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建立了定量测定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含量的酶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其中,1株抗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作为包被抗体,另1株抗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作为标记抗体。总测量范围为0.2~10ng/mL,灵敏度为0.01ng/mL,批内变异<10%,批间变异<20%。本方法与Monobind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化学发光测定试剂盒比对的相关方程为y=0.72x-0.22...
碘~(131)I标记人体纤维蛋白原的研制——乳过氧化物酶法
乳过氧化物酶法 人体纤维蛋白原
2009/1/4
一、引言 人体纤维蛋白原是血液的组成成份。利用放射性碘标记的人体纤维蛋白原,可以检测人的肢体和深部器官的血栓。 为了保持碘标记纤维蛋白原的生物活性,需要寻找适当的标记方法。1972年Krohn
电离辐射对动物机体几个主要酶系作用的研究(二)——电离辐射对小白鼠肝脏黄嘌呤氧化酶的影响
动物机体 电离辐射
2008/12/29
1.对于催化组成核酸的碱基之一——腺嘌呤降解代谢的黄嘌呤氧化酶活力在照射后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实验资料证明小白鼠经LD_(50)(400伦)外照射后,在不同的时间内表现了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力的增强,此与罗斯在大白鼠肝进行的实验结果基本相符。 2.对黄嘌呤氧化酶活力增强的机制及意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1.为了观察全身外照射对动物机体过氧化氢酶活力的影响,选择体重150—200克正常雄性大白鼠进行实验。照射组动物末梢血液过氧化氢酶在照射(400伦)后3小时活力增强,至照射后4—8日活力降低到正常范围以下,以后逐渐恢复,同时对照组的酶活力变化不明显。 2.讨论了血液过氧化氢酶在照射后30日内变化的原因。认为初期的激活属于对电离辐射的一种防护机制,后期的抑制为机体对射线的次生反应。 3.对机体内活...
1.以LD_(50)X射线全身外照射正常小白鼠,在照射后2,8,15,40小时,3 1/4日,4日,4 1/4日,5 1/4日,6日,7日及8日分别观察肝匀浆内细胞色素氧化酶及琥珀酸氧化酶系活力的改变。 2.细胞色素氧化酶系在上述时间内均未发现任何明显的抑制或激活。 3.琥珀酸氧化酶系则在照射组照射后3 1/4日出现活力增强的高峰,重复实验亦得到基本相同的结果。 4.对肝脏琥珀酸氧化酶系活力在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