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学仪器及技术 >>> 近场光学及纳米检测技术 >>>
搜索结果: 1-14 共查到近场光学及纳米检测技术 效应相关记录14条 . 查询时间(0.265 秒)
在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挑战中,微塑料(MPs)与纳米塑料(NPs)作为新污染物,已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威胁着陆地生态系统健康。环境中的NPs质量较低,难以精确检测,其环境风险评估一直面临技术瓶颈。东北地理所环境生态学科组研究团队通过优化提取程序和仪器的热裂解温度,成功开发出一种基于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鉴定和定量植物中纳米塑料的方法,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1]。该方法具有高度灵敏、操...
石墨烯导热膜是电子器件和系统重要的热管理材料。2024年6月2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纳米材料与器件实验室丁古巧团队在石墨烯导热膜尺寸效应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建立亚微米-微米氧化石墨烯原料横向尺寸与导热膜热导率之间的联系,该工作深化了3000 ℃ 高温下氧化石墨烯组装体还原重组过程的理解,为组装石墨烯等二维材料构建高性能宏观体提供了新思路。
2024年3月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中心(502组群)包信和院士、傅强研究员团队在界面限域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开放的TiO2等氧化物载体表面能够提供限域环境,驱动In2O3颗粒在CO2加氢反应气氛中自发单分散为高活性InOx纳米层结构。
表面等离子体光刻(Plasmonic lithography)作为一种近场成像技术,具有可打破衍射极限的特性,能够为发展高分辨率、低成本、高效、大面积纳米光刻技术提供重要方法和技术途径,是下一代光刻技术的主要候选方案之一。目前,虽然已通过实验验证表面等离子体光刻可以满足微纳制造领域对14 nm及以下技术节点分辨率的要求,但随着集成电路特征尺寸的进一步缩小,严重的近场光学邻近效应(Near-fiel...
中空碳球是由外部多孔壳壁和内部空腔组成的一类具有独特结构的碳材料,其内部空腔引起的空间限域效应,在催化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是,由于影响催化反应的因素较为复杂,如何正确解析及评估空间限域效应对于反应过程的影响仍是一大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青岛能源所王光辉研究员联合孙晓岩研究员,通过原位封装的策略制备了三种钯基中空碳球催化剂,并进一步研究其在苯酚选择性加氢过程中的性能及空间限域效应。相关研究结果发表...
2022年11月2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刘长松研究员课题组在辐照效应模拟软件开发与纳米晶材料辐照损伤累积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开发了一套纳米晶金属累积离位损伤模拟软件(“纳米晶金属累积离位损伤iOKMC模拟软件”),并以之登记软件著作权一项、授权发明专利一项。利用该软件,课题组成员对铁基纳米结构材料中离位损伤累积机制开展了系列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核科学技术领域Top期刊 Journal of...
对自制的聚乙二醇(PEG)修饰的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颗粒进行处方优化,并对其体外释药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Fe3O4纳米颗粒的处方;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点Fe3O4纳米颗粒的粒径考察其常温下物理化学稳定性;利用超声搅拌法制备分别负载盐酸多柔比星、灯盏乙素、氟尿嘧啶3种不同类型药物的Fe3O4纳米颗粒,并采用透析法对Fe3O4纳米颗粒的释药能力进行研究,再应用...
利用非局部应变梯度理论研究了纳米板横向自由振动特性。通过迭代法获得非局部应力的渐近表达式,利用哈密顿变分原理推导了纳米板的振动控制方程。针对四边简支边界条件,运用双重三角级数法给出了板固有频率的表达式,然后研究了非局部参数、材料特征参数、几何尺寸对纳米板自振频率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非局部效应会弱化纳米板的等效刚度,因而使板的固有频率降低,应变梯度效应则与之相反,两类效应仅在纳米尺度下对自振频率有...
拓扑绝缘体的材料制备和量子输运特性是近年来国际研究前沿的一个热点。在众多拓扑绝缘体材料中,Bi2Se3是拓扑绝缘体家族中一种重要的三维强拓扑绝缘体。拓扑绝缘体纳米结构因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增强的表面电导贡献非常有利于探索拓扑绝缘体奇异表面态的物理性质和开发拓扑绝缘体在自旋电子学等方面的潜在应用。
该综述性论文对目前低维超强柔性材料中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高度总结,展望了低维纳米结构中超强弹性应变效应的未来发展趋势,对本研究方向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该文章首先总结了北京大学俞大鹏课题组自2005年以来在一维金属Ag纳米线和ZnO半导体纳米线的应变效应对材料光学和电学性质影响规律中取得的系列研究进展:揭示了Ag纳米线强度特性(Physical Review B 73,235409,2006)、应变...
针对瞬态脉动流场光学传输效应的实时仿真问题,提出了基于数字混沌系统的脉动流场成像仿真方法。首先,依据湍流的三重分解理论,将脉动流场分解为拟序场和完全随机场;其次,通过数字混沌系统产生球涡来模拟拟序场,使用光线追迹方法得到拟序场的等效相位差;然后,使用混沌系统产生完全随机场的等效相位差;最后,利用拟序场和完全随机场的等效相位差构建脉动流场的随机相位屏,采用物理光学方法得到脉动流场的点扩展函数(快照图...
生物传感器能够将各种生化反应转换成可测量的电学、光学等信号,属于典型的多学科交叉领域。在生物传感器研究中,器件设计与传感策略一直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开发具有高灵敏度、时效性兼具可制造性的生物传感器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
摘要:在激光传输与放大系统中,激光束的空间滤波是光束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利用各向同性晶体的旋光性,采用偏振光检偏法选择不同空间频率光束的通过与阻挡,实现激光光束的近场空间滤波。用多个滤波器串接构成滤波器组,可提高光束空间窄带滤波性能。该方法有利于克服激光工程中采用4f滤波带来的空间滤波器体积庞大与抽空耗能的缺点。
纳米生物效应是将纳米技术与生物、化学、物理、毒理学与医学等领域的实验技术结合起来,研究纳米尺度物质与生命过程相互作用及其结果的一个新兴科学领域。本文介绍了纳米生物效应研究的科学意义,国际发展现状和趋势,我国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我国如何发展纳米生物环境效应与安全性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