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 激光及激光器技术 微结构光学 光子集成技术 光纤光学及技术 非线性导波光学 光电探测器及光探测技术 光电子材料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光电子技术 微系统相关记录38条 . 查询时间(0.828 秒)
石墨烯导热膜是电子器件和系统重要的热管理材料。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纳米材料与器件实验室丁古巧团队在石墨烯导热膜尺寸效应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工作通过建立亚微米-微米氧化石墨烯原料横向尺寸与导热膜热导率之间的联系,深化了对于3000 ℃高温下氧化石墨烯组装体还原重组过程的认知,为组装石墨烯等二维材料构建高性能宏观体提供了新思路。
2024年6月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李浩、尤立星团队,利用三明治结构超导纳米线、多线并行工作的方式实现最大计数率5GHz、光子数分辨率61的超高速、光子数可分辨光量子探测器,相关成果以“Superconducting single photon detector with speed of 5 GHz and photon number resolution of 61”为题于2024年5月...
2024年3月1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硅基材料与集成器件实验室蔡艳研究员、欧欣研究员联合团队,在通讯波段硅基铌酸锂异质集成电光调制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团队成员利用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标准180 nm硅光工艺在八英寸 SOI上制备了硅光芯片,然后基于“离子刀”异质集成技术(图1),通过直接键合的方式将铌酸锂与SOI晶圆实现异质集成,并通过干法刻蚀技术实现了硅光芯片波导与LN电光...
电动汽车、智能电网、高速列车等新兴工业应用的快速发展,对高精度的电流传感器提出了更高要求。与传统电流传感器相比,基于量子效应的传感装置可以利用量子态操控技术来提高测量的精度。这些优势使得基于量子效应的电流传感器在各种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23年9月19日至23日,以“碳循新工业 数聚新经济”为主题的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国工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中国工博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商务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2023年9月2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李浩、尤立星团队等研制出基于小型液氦杜瓦(工作温度4.2K)、在1550nm波段系统探测效率超过70%的移动式超导单光子探测系统,为未来开展基于移动平台(机载、车载等)的高性能单光子探应用铺平了道路。相关研究成果以《在1550nm波段探测效率超过70%的移动式超导条带光子探测系统》(移动式高效超导条带光子探测系统70% at a 1550纳米波长)为题,...
六方氮化硼(hBN)是一种具有与石墨烯类似的六角网状晶格结构的宽禁带半导体,其大带隙和绝缘性质使其成为极佳的介质衬底材料,同时也限制了其在电子学和光电子学器件中更广泛的应用。与hBN片层不同,hBN纳米带(BNNR)可以通过引入空间和静电势的约束表现出可变的带隙。计算预测,横向电场可以使BNNRs带隙变窄,甚至导致其出现绝缘体-金属转变。然而,如何通过实验在BNNR上引入较高的横向电场仍然具有挑战...
PbS胶体量子点(CQDs)由于具有带隙宽、可调谐以及溶液可加工性强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气体传感、太阳能电池、红外成像、光电探测以及片上光源的集成光子器件中。然而PbS CQDs普遍存在发射效率低和辐射方向性差的问题,因此科学家们尝试利用半导体等离子体纳米晶或全介质纳米谐振腔来增强PbS CQDs的近红外荧光发射,使其成为更高效、更快的量子发射器。但是普遍存在光场限制能力弱,Q值低的问题。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曹俊诚、黎华研究员领衔的太赫兹(THz)光子学研究团队与华东师范大学曾和平教授团队合作,在高稳定自参考太赫兹双光梳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项目团队提出自参考方法,完全消除了THz双光梳共有载波噪声,同时抑制了重复频率噪声,将THz双光梳梳齿线宽由未稳频的2-3 MHz量级压缩至14.8 kHz,大幅提升了THz双光梳光源的稳定度。相关成果于2023年2月3日...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尤立星研究员牵头的“超导单光子探测器”研究进展被遴选作为我国“十三五”以来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编入由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编写出版的《中国基础研究发展报告》。该报告于2022年11月出版。该成果报告题为“光量子慧眼——超导单光子探测器”(第272-274页),是第六章“中国信息科学前沿进展”中的8项成果之一。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采用微纳加工技术,制备了多通道超柔性微电极阵列并集成天然丝蛋白光纤组成的多功能探针(Silk-Optrode),可实现大脑神经信号的精准调控与解析。2022年11月8日,相关研究成果以A silk-based self-adaptive flexible opto-electro neural probe为题,发表在《微系统与纳米工程》(M...
近日,《应用物理评论》(Applied Physics Review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欧欣团队撰写的综述文章(Silicon carbide for integrated photonics),并被编辑推荐为该期刊7月份“热点文章”(Featured Article)。该综述以薄膜制备到光子器件实现为主体,全方面回顾了碳化硅单晶薄膜制备及其在集成非光学、...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微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新能源技术中心刘正新团队在非晶硅/晶体硅异质结(SHJ)太阳电池的掺杂非晶硅(a-Si:H)薄膜中发现反常Staebler-Wronski效应,并证明该反常效应是利用光注入提升SHJ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物理本质。5月13日,相关研究成果以Light-induced activation of boron doping in hydro...
谭智勇,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太赫兹光电技术和低温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2010年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先后担任中科院“十二五”太赫兹科技规划组秘书、太赫兹领域首个国家重大仪器项目秘书。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科技部仪器专项任务,基金委面上项目、青年项目以及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
近日,我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508组)吴忠帅研究员团队,开发出一种基于MXene衍生钛酸钾负极材料的高电压钾离子微型超级电容器,并以此构建出微型超级电容器—压力传感器的集成微系统。为适应柔性、可穿戴、可植入微电子的快速发展,需要发展具有高性能、机械稳定性和高兼容集成度的微型储能器件。微型超级电容器由于超高的功率密度、快速的充放电速率和长寿命,在微电子领域有着重要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