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光信息技术 光学仪器及技术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光学工程相关记录29807条 . 查询时间(1.312 秒)
华南师范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光学与激光专家、原华南师范大学校长刘颂豪先生于2002年主持创建,由刘先生担任首任院长。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1986年成立的华南量子电子学研究所。学院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建成专业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研究方向特色明显、集产学研为一体的理工学院,建立起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华南地区重要的光电子信息人才培...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李亚平和尹琦团队构建了基于肿瘤细胞膜囊泡的个性化纳米疫苗。该疫苗通过向B细胞提供多重活化信号,触发了抗肿瘤固有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实现了高效抗肿瘤的作用。2025年1月3日,相关研究成果以Personalized multi-epitope nanovaccine unlocks B cell-mediated multiple pathways of antitum...
作为自旋电子学的新兴分支之一,有机自旋电子学器件具有成本低、可溶液加工、重量轻、可化学裁剪等特点。有机自旋电子学器件将有机分子独特的优点与自旋调控相结合,带来了新材料、新架构和新机制,并为下一代高性能量子器件提供了新的研发路线。对自旋界面进行设计和优化是提高有机自旋阀器件性能的重要技术手段。现阶段,调控自旋界面的主要方法包括化学工程、改变有机分子种类等非原位技术,而对于自旋界面的原位、非破坏性调控...
2024年12月24日,华南师范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李昕明研究员课题组在面向人机交互的光学成像识别与感知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 Real-Time Imaging Sensing System to Visualize Elastomer Surface Profile Evolution for Dynamic Tactile Recognition”为题在线发表在材料领域知名...
2023年11月23日,来自12个国家的多个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学者在Nature Reviews Methods Primers杂志上合作发表了一篇关于天然射线缪子技术(Muography)最新应用进展的综述文章,兰州大学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刘志毅教授代表中国研究社区撰写了部分章节。
2024年12月19日,《PLOS Biology》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representation of abstract goals in working memory is supported by task-congruent neural geometr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俞青研究组完成。研究人员运用脑电(EEG)和功能...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T2325023)等资助下,杜江峰院士、王亚教授、夏慷蔚教授及其合作者在高密度高可靠性金刚石光学信息存储取得了新进展。相关成果以“TB量级高保真度金刚石信息存储(Terabit-scale high-fidelity diamond data storage)”为题,于2024年11月27日发表在《自然-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论文链接:htt...
吴波: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数理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期间荣获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2014-2018年在南洋理工大学能源研究所、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员工作,主管新加坡-伯克利可持续能源项目组光学表征方向研究。2018年以海外高层次人才被华南师范大学引进,在华南先进光电子...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125801、22478012)资助下,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安全福与王乃鑫团队,在芳烃/烷烃分离膜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成果以“取向单层多面体芳烃/烷烃分离膜(Aromatic-aliphatic hydrocarbon separation with oriented monolayer polyhedral membrane)”为题,2024...
沸石分子筛是微孔结晶材料,在化工、能源、环保等领域应用广泛。传统沸石分子筛孔径尺寸通常小于1纳米,这一特性使沸石分子筛成为实现客体分子择型催化和吸附分离的关键,但这些微小的孔隙限制了沸石分子筛在处理更大尺寸大分子过程中的应用。开发出具有更大孔径尺寸的沸石分子筛是科学家的目标。
2024年12月1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元件技术与工程部薄膜光学研发中心邵宇川研究员团队,基于脉冲电压法提出了对钙钛矿器件偏压下电流漂移现象的理解,并基于此实现了MAPbBr3 X射线探测器件在高偏压下的稳定探测性能。相关研究成果以“Toward 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Drift Using Pulsed Voltage for a Stab...
2024年12月9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刘晓平教授与深圳大学秦琦教授合作,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硅基光学相控阵架构,通过预先校正由加工误差和波导串扰引起的相位与幅度误差,首次在单个硅基光学相控阵中同时实现了大视场、高旁瓣抑制比和复杂波束成形功能,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光学期刊Optica。
2024年12月9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科研人员运用光栅衍射原理,开发出了一种微型动态结构色传感器。该传感器能够被制作成微米尺度,从而在微环境下灵敏地响应外部pH变化并展现出可视的颜色响应,为微纳机器人在体感知提供了新的路径。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高效硬件的需求日益增加,自旋器件凭借其非易失性、低功耗和高集成度的特点,在加速神经网络计算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当前,自旋器件正逐渐成为新型人工智能硬件研究的热点之一。
赵高峰,1978年1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高校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2001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6年到河南大学工作,先后任物理系系主任、副院长。2010年到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访问2个月。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