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有机高分子材料 水”相关记录64条 . 查询时间(0.671 秒)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降尺度视角的地下水微塑料污染特征(图)
塑料污染 地壳 水环境
2024/8/13
微塑料直径小于5毫米,主要来源于塑料制品、轮胎、衣服等产品的生产与使用,可通过跨介质传输至地下含水层。地下水是全球水资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地壳上部的现代地下水体积为全球地表水资源总量的3倍。自2019年首次在喀斯特含水层发现微塑料后,地下水微塑料研究正逐渐成为水环境新污染物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然而,现有地下水微塑料研究大多集中在野外观测为主的局部范围,不同尺度视角的污染特征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可水显影的光刻胶创制方面取得进展(图)
集成电路 高性能
2024/8/26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T2225004)等资助下,浙江大学伍广朋教授团队在化学放大光刻胶创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可水显影的高性能二氧化碳基化学放大光刻胶(Aqueous Developable and CO2-Sourced Chemical Amplification Photoresist with High Performance)”为题,2024年于5月5日发表于《德...
2024年1月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合作,以激光器小型化为牵引,基于对钙钛矿增益机理的研究,实现了亚波长尺度的高性能钙钛矿水下单模激光。相关研究成果以Water-resistant subwavelength perovskite lasing from transparent silica-based nano...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保学院刘国彬研究团队在微塑料影响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刘国彬 塑料 土壤 有机
2024/12/14
2023年11月29日,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刘国彬研究员黄土高原生态修复科研创新团队在环境科学领域著名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学校高质量期刊G1类刊物,中国科学院大类1区TOP期刊)发表题为“Effects of Microplastics on the Transport of Soil Dissolved Organic M...
可拉伸导电水凝胶用于应变传感研究获进展(图)
可拉伸 导电水凝胶 应变传感
2023/9/14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水下黏附研究获进展(图)
兰州化物所 机械工程 高性能黏附 物理化学耦合
2023/8/6
湿黏附在机械工程、海洋技术和医疗科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固-固界面含水粘接过程中,水分子的存在易导致粘合失效,这主要是由于界面水阻碍了胶黏剂与基材之间的接触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形成。对于界面水的去除,研究人员进行了各种尝试,如界面吸水、疏水排斥和挤压,但这些方法未能实现界面水的完全去除,较难保证界面的高性能黏附。
202年8月3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2022年12月29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的门涌帆副研究员团队和陈艳研究员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cal(IF=9.221)上发表了题为“Facile and scalable generation of fluorescent microspheres using a microfluidic electrojetting d...
宁波材料所在仿捕蝇草触摸响应水凝胶软驱动器领域取得进展(图)
高分子水凝胶 仿生智能材料 结晶相变
2023/7/13
由于具有类生命体的软、湿特性,通过化学修饰、功能复合、特异性结构设计等策略,刺激响应型高分子水凝胶是一类重要的智能材料,在药物控释、光学器件、智能表面、柔性传感与驱动等领域都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在外部环境如光、热、磁、电、pH、化学物质等的刺激下,高分子水凝胶会产生相应的形、性变化。自然界中的生物体进一步为智能材料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例如,捕蝇草对于飞虫的触碰刺激可以快速形成电信号响应,从...
宁波材料所在编程形状记忆水凝胶实现分级形态信息加密方面取得进展(图)
编程形状 高分子水凝胶 红外激光
2023/7/13
在日常交流的过程中,手语作为一种独特的无声语言可以利用手势变化连续地传递出不同信息,并且对于经过特殊编码的手势,未经专业训练的人无法解读其手语背后的信息。因此,这种基于形态变化的形态信息对于信息的加密、传递以及解密具有独特的优势(图1)。尽管智能形变材料可实现程序化变形,但其一次编程往往只能展现一种形态,因此试图通过形变材料来模仿手语从而进行大容量、可连续的形态信息传递依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日常交流的过程中,手语作为一种独特的无声语言可以利用手势变化连续地传递出不同信息,并且对于经过特殊编码的手势,未经专业训练的人无法解读其手语背后的信息。因此,这种基于形态变化的形态信息对于信息的加密、传递以及解密具有独特的优势(图1)。尽管智能形变材料可实现程序化变形,但其一次编程往往只能展现一种形态,因此试图通过形变材料来模仿手语从而进行大容量、可连续的形态信息传递依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