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林业工程 >>> 森林采运学 林业机械 林业机械化与电气化 木材学 木材加工与人造板工艺学 木材防腐学 林产化学加工学 林业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林业工程 水相关记录72条 . 查询时间(0.562 秒)
2024年8月14日,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毕华兴教授课题组在国际环境科学领域TOP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发表高水平论文:Does increasing forest age lead to greater trade-offs in ecosystem services? A study of a Robinia pseudoacacia art...
2024年7月16日,中国林科院接待加蓬水和森林部部长莫里斯•恩托•阿洛戈(Maurice Ntossui Allogo)先生一行6人,并举行木材加工与生物质能源座谈交流会,副院长汪阳东主持会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水循环的节能型苗木种植栽培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外部底端的四个拐角处固定连接有车轮,所述设备主体一侧的顶端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设备主体一侧的底端设置有水泵,所述设备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营养液箱,所述设备主体内部的顶端设置有培育板。该基于水循环的节能型苗木种植栽培设备通过设置有透明防护盖板、滑轨、限位块、滑动块、密封垫片和把手,快速了解营养液箱中营养液的多少和营养液的情...
承德市农林科学院专利:一种植树造林保水保土器。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专利:一种高防霉耐水型豆粕蛋白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近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团队与北京林业大学等在《Carbohydrate polymers》发表题为“Strain-induced orientation facilitates the fabrication of highly stretchable and tough xylan-based hydrogel for strain sensors”的论文,为油茶蒲资源高质量、高值化的利用...
2021年6月22日,记者从广东省科学院获悉,该院广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员苏泳娴团队联合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科研人员,揭示了森林“保耗水”和“增降温”效应的关联机制。相关系列研究发表于《水文学》《农林气象》《国际环境》等杂志。
为研究含水率对不同木材缺陷红外热成像效果的影响,选择冷杉和枫桦2个树种,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试材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节子、裂纹和孔洞3种缺陷经红外热成像获得热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对于冷杉和枫桦,当含水率不同时,其热图效果具有明显的差异;(2)对于同一树种,含水率相同而缺陷不同时,所获取的热图反应缺陷的效果也不一样;(3)对于同一种缺陷,含水率相同,树种不同时,所获得的热图反应缺陷的效果也不同...
森林地表可燃物的含水率影响着林火的发生与蔓延,林火是影响森林景观结构和功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可燃物含水率的空间异质性决定了可燃物的引燃、燃烧和熄灭。
将AA(丙烯酸)和AM(丙烯酰胺)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及物理交联构建PAAAM(聚丙烯酸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基本骨架,再将TEMPO(2,2,6,6四甲基哌啶1氧基)纳米纤维素石墨烯(TOCNGN)纳米导电复合物作为纳米增强相均匀分散到水凝胶基体中,通过Fe3+物理交联水凝胶中的羧基形成离子配位键,建立更加紧密的交联网络,合成双重物理交联TOCNGN/PAAAM复合水凝胶。
木材作为一种天然可再生材料,富含亲水性基团且孔隙结构发达,因而具有很强的吸湿/水能力,易发生变形、开裂、腐朽等问题。基于“荷叶效应”原理,仿生构建木材超疏水表面是有效隔离木材与水分接触,赋予木材防水、防污、自清洁等优良特性的木材功能性改良新途径。
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中国林科院共同承担的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课题“长江经济带水安全保障与生态修复战略研究”研讨会于2019年12月28-29日在亚林所召开。来自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等项目合作单位的近30名项目成员参加了交流研讨。会议邀请了河海大学王超院士和长江水利委员会、南京林业大学等专家与会指导。会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
以水溶性的甲基纤维素和磁性Fe3O4纳米粒子为原料,经过共混、环氧氯丙烷交联及冷冻干燥等过程制备了磁性纤维素气凝胶,并进一步以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TMS)为改性剂,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对气凝胶进行改性,得到超疏水磁性纤维素气凝胶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和光学接触角测量仪对气凝胶的结构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气凝胶具有三维贯通的多孔网络结构,表面改性没有改变...
对玉米秸秆进行NaOH改性,初步揭示了NaOH改性对玉米秸秆的作用机制,以期为玉米秸秆用于强化污水厂尾水反硝化脱氮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NaOH用量对预处理前后释碳规律和红外光谱特征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预处理碱浓度; 并进一步对NaOH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生物质碳源进行物质组成、微观结构和脱氮效果研究。结果表明,NaOH预处理能够有效提高有机质释放量。红外光谱(FT-IR)结果表明当碱液质量分数达到2...
2019年10月31日上午,云南建水喀斯特断陷盆地石漠化防治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云南建水站)学术研讨会召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院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创新处宋红竹处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刘世荣院长、副校长李雄出席本次会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