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8 共查到“动物学 偶”相关记录8条 . 查询时间(0.109 秒)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内蒙古二连盆地始新世偶蹄类化石新材料(图)
化石 消化系统 古脊椎动物
2024/2/26
现生的偶蹄类包括猪形类、胼足类(骆驼),反刍类、以及河马,其中河马被认为和鲸的关系最近。现生的偶蹄类有240种,以不同的牙齿形态和食性,特殊的消化系统,不同的体型大小和运动方式,适应于广阔的生境。所有的偶蹄类,包括早期的鲸类化石,都以双滑车距骨为特征,这一特征也成为构成鲸-偶蹄类支系的直接证据。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高山偶蹄类种群生态研究取得进展(图)
高山 偶蹄类种 群生态
2014/1/6
行之有效的野生动物种群现状调查和监测,对于濒危物种保护和生物多样性及管理成效评估至关重要。横断山脉纵贯的滇西北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坡陡谷深,沟壑纵横,为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增加了野外调查的难度,加之偶蹄类野生种群行踪隐蔽、密度低等特点,传统的调查方法(如:样线法)较难获得动物的丰富度和分布等信息。
系统记述了广西崇左泊岳山巨猿动物群中的偶蹄类:最后“ 双齿尖河猪”(“Dicroyphochoerus” ultimus)、小猪(Sus xiaozhu )、湖麂(Muntiacus lacustris)、广西巨羊(Megalovis guangxiensis)、山羊亚科属种未定(Caprinae gen. et sp. indet. )和大额牛未定种(Bos ( Bibos) sp.)。与其...
系统记述了自2001年以来从贵州省毕节扒耳岩洞穴堆积中出土的偶蹄目化石:最后“双齿尖河猪”(“Dicoryphochoerus” ultimus)、麂(未定种)( Muntiacus sp. )、凤岐祖鹿(?)(Cervavitus? fenqii )、黑鹿(相似种)(Cervus (R. ) cf. C. (R. ) unicolor )、羚牛(未定种)(Budorcas sp. )、山羊亚...
维生素E和硒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解偶联蛋白2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脂肪肝 亚硒酸盐 维生素E 解偶联蛋白
2009/6/23
采用高脂饮食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分别给予维生素E、亚硒酸钠或两者合用干预5周,检测血清中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观察肝脏病理变化,检测肝组织UCP2 mRNA与蛋白表达情况;从而探讨维生素E和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解偶联蛋白2(UCP2)及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维生素E...
解偶联蛋白与动物的能量代谢
解偶联蛋白 能量代谢 基础代谢率 氧化磷酸化作用
2008/5/29
动物需要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里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即使在体重平衡(非生产、生长状态)动物仍需要能量来维持体重、体温恒定及肌肉的基本活动。最新发现的线粒体内膜转运蛋白质,具有调节能量代谢的作用,它们的活动增加了动物的基础代谢率,这类蛋白质被称为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s, UCPs)。UCPs作为质子通道驱散氧化呼吸时形成的H+梯度,降低了线粒...
摘要 为探讨禁食和胰岛素对解偶联蛋白 - 1、2、3基因 (UCP1 ,2 ,3)表达的影响 ,应用 RT- PCR方法观察了在不同禁食时间和应用胰岛素条件下大鼠白色脂肪组织、棕色脂肪组织和骨骼肌中 UCP1 ,2 ,3m RNA水平的变化 .UCP1基因只在大鼠棕色脂肪组织中表达 .UCP2 ,3基因在三种组织中均有表达 ,在白色脂肪组织中以 UCP2表达为主 ;在骨骼肌中以 UCP3表达为主 ...
生物膜能量偶联ATP酶的研究牛心线粒体F_1冷盐解离后各部分的亚基分析
F_1—ATP酶 H~+-ATP酶 线粒体
2007/12/17
摘要 纯化的牛心线粒体F1ATP酶(F_1)在有1mol/LKCl的介质中,0℃保温1h,酶活性降到接近于零,经脱盐并在室温(20—25℃)保温,可恢复约60%的酶活性。电泳结果表明,冷盐处理1h的样品解来成了四个亚部分,这四个部分的亚基组成分别是Ⅰ,α,γ,δ,ε,Ⅱ,β,δ,ε,Ⅲ,β,ε,Ⅳ,β。经冷盐处理1h和5h的F_1进行HPLC分析的结果有显著的差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