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化学 植物生物物理学 植物生物化学 植物形态学 植物解剖学 植物细胞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胚胎学 植物发育学 植物遗传学 植物生态学 植物地理学 植物群落学 植物分类学 实验植物学 植物寄生虫学 植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植物学 nature相关记录47条 . 查询时间(0.093 秒)
BIODESERT是由欧洲研究委员会资助,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Fernando Maestre教授主持,全球100多位科学家参与的全球旱区研究项目,研究区包括分布在六大洲、25个国家的98个典型旱区样地。因在毛乌素沙地长期深入的研究积累,卜崇峰研究员受邀参与了BIODESERT项目,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地作为中国西北旱区的典型样地也被纳入该其中。卜崇峰团队沿西北-东南方向分别在内蒙古自治区...
2024年7月2日,林学院青年教师田地及合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Environmental versus phylogenetic controls on leaf nitrogen and phosphorous concentrations in vascular plants”的研究论文,在维管植物叶片氮磷计量特征宏观格局驱动机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田...
微生物菌群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在自然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往往不是由单一菌株独立完成的,而是需要微生物菌群通过代谢互作来实现。因此,基于微生物菌群内相互作用关系的合成微生物群落,相比单一菌株,能够以更高的效率执行更复杂的任务,在工业、健康和环境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然而这些菌群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得其内在互作机制难以解析,且菌群代谢互作分析...
北京时间2024年5月22日23时,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邹学校院士团队的远方和刘峰课题组研究发现了植物低渗(多水)感受器OSCA2.1和OSCA2.2,阐明了渗透感受器依赖的花粉萌发过程中钙震荡的调控机制,为揭示植物适应全球环境变化的生理生态效应及分子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对提升我国粮食和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在气候变暖下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是在高海拔和寒冷地区。然而,由于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和生态系统功能改变之间的联系非常复杂,气候变暖引起的植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变化对高寒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及其机制尚不明确。群落加权的植物功能性状可以为我们全面理解植物群落和碳循环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提供重要的依据,因为植物功能性状直接反映了植物的生态策略,并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密切相关。
2024年2月19日,园艺学院武涛教授团队与日本东京大学Toru Fujiwara教授团队合作在Nature Plants杂志在线发表题为“Novel lignin-based extracellular barrier in glandular trichome”的研究论文,发现了一种在黄瓜蜡粉球状体(腺体毛)由木质素构成且在建立隔室过程中发挥质外体屏障功能的植物新细胞壁结构,命名为“Neck ...
报告题目:Spatial IMA1 regulation restricts root iron acquisition on MAMP perception。报告人:曹珉博士。主持人:王二涛,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上海市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长;周峰,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上海市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
气孔——作为植物重要的功能性状影响着植物的适应和功能,气孔的成功演化是植物定居陆地生态系统的关键因素之一。近日,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青年教师刘聪聪副教授在植物叶片气孔形态特征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论文以“Relationships of stomatal morphology to the environment across plant communities”为题于2023年10月1...
2023年9月25日,南京农业大学生科院刘峰副教授与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和食品科学学院冯旭萍/何勇课题组等多家单位,在Nature旗下植物学子刊Nature Plants (IF5=18.6)在线发表了题为“Plantorganelle Hunter is an effective deep-learning-based method for plant organelle phenotyping...
2023年6月14日,《自然》(Nature)杂志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李国田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研究成果。该团队克隆到一个广谱抗病类病斑突变体基因RBL1,并通过基因编辑创制了增强作物广谱抗病性且稳产的新基因RBL1Δ12,该基因在作物中高度保守,与传统抗病基因相比,可打破物种界限、普适性更强,具有巨大抗病育种应用潜力。
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和日益严峻的气候条件,气候变化已对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严重威胁。森林作为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承载着如水土涵养、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持等诸多生态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中也提出“森林和草原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林草兴则生态兴”。 此外,如何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何确定不同地区适应未来气候变化且适...
栎树,俗称橡树,是北半球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物种最丰富的树木属之一。栎树通常能活几百年,在漫长的生命周期中对各种非生物和生物威胁具有高度的耐受性(图1)。同时,在各种栎属物种中发现了广泛的基因流动,这可能有助于它们的传播。这使栎树成为研究适应性渗透的理想材料。近日,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在线发表了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研究所植物系统进化学团队的陈军课题组题为“Ge...
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gymnosperms)和被子植物(angiosperms),裸子植物分为四大类,即苏铁类(cycads)、银杏类(ginkgophyte)、松柏类(conifers)和买麻藤类(gnetophytes)。裸子植物基因组较大,重复序列含量高,结构复杂,迄今为止,现存最原始种子植物苏铁分支尚缺少完整的基因组图谱,苏铁基因组的发布,代表着种子植物基因组演化研究中的最后一块拼图完成...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肖朝文研究团队在Nature Plants杂志发表了题为Dynamics of pectic homogalacturonan in cellular morphogenesis and adhesion, wall integrity sensing, and plant development的综述文章,系统阐述了细胞壁重要组成单元——果胶多聚半乳糖醛酸HG的合成代谢,以及...
近日植物所周明课题组和美国Salk生物研究所Julie Law课题组合作完成的题为The CLASSY family controls tissue-specific DNA methylation patterns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论文,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一个成熟的个体拥有同一套基因组,却能发育成不同类型的细胞、组织和器官,表观遗传修饰模式被认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