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态学 >>> 生态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态学其他学科 专业相关记录35条 . 查询时间(0.828 秒)
2024年7月20日-23日,由中国生态学学会高寒生态专业委员会和大理大学主办,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和西南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承办,第四届中国生态学学会高寒生态专业委员会年度会议暨第十六届东喜玛拉雅论坛在云南大理大学成功召开。为期4天的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高寒生态科研工作者、教师及学生共计200余名代表参加。
2023年4月26日-30日,第三届中国生态学学会高寒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年度会议暨第四届西藏高原生态安全论坛在拉萨成功举办。此次会议是高寒生态学研究领域分享新成果、探讨新思想的一次学术盛宴,有来自全国60余家单位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参加了会议,共同探讨高寒生态学研究领域的前沿进展和热点问题,助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和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
为全力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提高边疆地区民众的生态安全意识与生态文明素养,激发当地民众对维护生态安全的内生动力,鼓励引导全民参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行动,2023年3月27日,由中国生态学学会民族生态专业委员会与云南省科协联合举办的科普大篷车联合行动暨“科普边疆行”系列活动走进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德钦县-香格里拉市)开展为期一周...
以青藏高原为主体之一的高寒区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就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系列重要指示,党的二十大也指出,要抓住“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的历史机遇,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高原,对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寒生态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届中国生态学学会高寒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年度会议(2020)以来,高寒...
中国湿地论坛(第六届)暨中国生态学学会湿地生态专业委员会2022年年会于2022年12月9-10日线上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生态学学会湿地生态专业委员会、国家湿地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湿地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主办,江西鄱阳湖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院承办,国际湿地研究联盟(ANSO专题联盟)、国际湿地科学家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要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为了积极贯彻落实报告精神,根据中国生态学学会海洋生态专业委员会五届五次常委扩大会议商定,海洋生态专业委员会、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和厦门大学联合福建省海洋学会和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环境与生态专...
根据中国生态学学会海洋生态专业委员会五届五次常委扩大会议商定,海洋生态专业委员会、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和厦门大学联合福建省海洋学会和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环境与生态专委会拟定于2022年12月2-3日在厦门市举办“中国生态学学会海洋生态专业委员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九届全国海洋生态研讨会”。这次会议主题是海洋生态科学新使命——碳中和与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主要围绕海洋碳汇与碳中和、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与生...
湿地是地球上生态服务价值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国土资源。湿地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固碳增汇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的湿地正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湿地退化与丧失及其带来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问题,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艰巨挑战。为推进湿地...
生态气象专业委员会于2019年1月19日在北京成立。生态气象专业委员会的成员来自生态、环境与气象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业务服务单位,是我国从事生态气象研究的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学术组织。生态气象是研究大气变化(天气、气候、大气成分与气候变化)与过程对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及其反馈作用,探讨生物可持续发展的大气变化与演变规律,服务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其研究的空间范围涉...
中国生态学学会稳定同位素生态专业委员会于2015年9月23日在北京成立,是我国从事稳定同位素生态学研究的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学术组织。稳定同位素技术具有示踪、整合和指示功能,已经成为生态学研究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稳定同位素质谱(IRMS)与红外光谱(IRIS)仪器和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稳定同位素生态学的发展。稳定同位素生态学是生态学一门新分支学科,它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不同时空尺度的生态学过程,以及生...
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于2001年12月18日在北京成立,是一个由中国旅游生态学科研工作者组成的专业性组织,是发展我国旅游生态科学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其主要任务是普及旅游生态与生态旅游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推广先进技术。旅游生态学是研究人类的旅游活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的科学,主要运用生态学、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把人类的旅游活动与自然、社会和经济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
中国生态学学会理论生态专业委员会(前身数学生态专业委员会)于1980年10月在北京成立,是我国从事理论生态学研究的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学术组织。理论生态学是一门包涵昆虫、植物、动物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等多研究领域综合的特色学科,旨在借助数理统计、动力系统模型、对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生态、生物现象给出合理的逻辑解释和一般规律,并探究其背后的理论机制,从而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预测控制,达到建设生态文明的目的。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物入侵生态专业委员会于2017年2月15日在北京成立。生物入侵涉及生态学、进化生物学和生物地理学等领域前沿,研究关于入侵种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其与本地种和入侵群落及生境间的相互关系,以生态学方式向人们揭示外来物种的入侵机制、危害和防控策略等,其核心问题是研究入侵的生态过程及机制,揭示入侵种扩散的动态规律和调控机制。专业委员会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使我国入侵生态学更好地发展,加强国内外相关...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水文专业委员会于2011 年10 月 在长沙成立,是我国从事生态水文学研究的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学术组织。生态水文学是研究有关生物圈与水文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水文、生态,以及环境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因其内涵和研究思想很好地融合了当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生态安全、环境安全、水安全等方面的学科需求,近年来迅速发展并在多种生态气候和地貌类型区域开展了应用研究,并在...
中国生态学学会民族生态专业委员会于2013年10月在南昌成立,是我国从事民族生态学研究的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学术组织。民族生态学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互动关系、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民族地区的气候智能型社区等具有社会与人文属性的生态学前沿方向。专业委员会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繁荣民族生态科学事业、推进生态建设,提高全民生态意识,为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两大战略目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