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空间物理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地球物理学 MS相关记录15条 . 查询时间(0.046 秒)
2022年9月28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健康所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质谱仪灵敏度增强的四极离子漏斗反应管,该反应管利用射频电场实现管内离子的高效反应和聚焦引导,进而提升质谱类仪器的灵敏度。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分析领域TOP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上。
锡是重要的关键金属资源之一,广泛用于电器、电子、化工及军事工业等领域。锡石作为最重要的富锡矿石矿物,主要存在于与花岗岩侵入体相关的热液石英脉型、伟晶岩型、云英岩型、矽卡岩型和冲击型的锡矿床中。准确限定锡矿床的成矿时代,对于充分了解其矿床成因、精细成矿过程、矿床分布规律以及进一步指导矿床的寻找和勘查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钨是重要的关键性金属资源之一,广泛用于电器、电子、化工及军事工业等领域。我国钨矿资源丰富,是世界上重要的钨金属资源基地,其中华南地区(赣南-粤北-湘南)是我国钨矿成矿带重要产区。准确限定钨矿床的成矿时代,对于充分了解其矿床成因、精细成矿过程、矿床分布规律以及进一步指导矿床的寻找和勘查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黑钨矿[(Fe,Mn)WO4]作为钨最主要赋存矿物之一,广泛存在于各类岩浆或热液钨矿床中,对其...
2014年8月3日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了MS6.5左旋走滑型地震。为了解本次地震所造成的影响,文中利用前人反演的震源模型计算了主震产生的同震静态库仑应力变化,考察其对1个月内余震的触发效果以及对周围断层的影响。经计算后发现,82.43%的后续余震发生在静态库仑应力增加>0.01MPa的区域;说明大部分余震是由主震触发产生的。然后,使用周围断层作为接收断层,计算了鲁甸地震在周边断层上产生的库仑应...
鲁甸MS 6.5级地震发生后,余震分布呈现两个优势方向,其发震断层是NE向的昭通—鲁甸断裂,还是NW向的次级断裂,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详细的野外调查发现,从龙头山镇南东方向的谢家营盘—光明村—王家坡一线N22°W~N55°W走向断续展布长约8 km地表破裂带,呈左行右阶排列,伴有30~35 cm左右的走滑分量,局部走滑分量达40~60 cm,表明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北西走向的包谷垴—小河断裂。探槽工...
在灾害的综合研究中,自然灾害风险评价是灾害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对自然灾害进行准确的趋势判断,其理论和现实意义重大。利用可公度信息提取方法和蝴蝶结构图法对1900年以来印度尼西亚Ms≥7.8的强震进行了分析,认为印度尼西亚在2014年强震信号较强,有可能发生较大震级的地震。将地震对称性的空间表象、动力学基础及其物理机理进行有机的结合可以作为地震趋势判断的依据,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以汶川MS8.0级地震重灾区的11县市为例,初步提出了基于简化Newmark位移模型的地震滑坡危险性应急快速评估方法。利用汶川地震即时地震动参数、工程地质岩性经验分组及地形坡度数据,借助ArcGIS空间数据建模工具编制了地震滑坡危险性快速评估流程模块。计算了区域浅表层饱和岩土体斜坡的静态安全系数Fs、临界加速度ac,并借此分析了地震滑坡易发性。利用经验式获得了汶川地震Arias强度和区域滑坡位移D...
磷钇矿富含U 和Th, 并具有较低的初始Pb 含量, 是U-Pb 和Th-Pb 同位素定年的理想对象. 由于普遍存在于多种岩石中, 磷钇矿的U-Th-Pb 定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相对于较为成熟和应用广泛的离子探针(如SHRIMP) U-Pb 定年方法而言, 磷钇矿激光 ICP-MS 定年开展得较少. 本文利用193 nm ArF 准分子激光剥蚀系统和Agilent 7500a 四极杆等离子质...
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之后, 发生了数十个M>5, 数百个M>4以及更多的M>3的余震, 固定和流动地震台站对这些地震进行了较完整的监测. 通过利用P波到时数据对M>3的余震进行重新定位, 发现余震分布有两个明显的趋势, 绝大部分的余震都分布在沿龙门山断裂带的北东向上, 但在汶川地震的震中附近有一个北西向的余震分布区. 利用中...
地震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现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根据地球流体力学的长波理论,研究了强震地热涡的长波运动特性;分析了西太平洋Ms≥7.8级强震与我国月降水场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与强震相伴的地热涡尺度超过850 km时,它会向西退行,从而影响我国月季降水场的相应演变.利用上述结果,对2007年我国汛期降水分布进行了预报,实况证明此方法可行.
2001年11月14日,在青海和新疆交界处发生了昆仑山Ms8.1级强烈地震,GPS后观测显示,此次地震震后形变不仅在断裂南北两侧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且在短时间调整后断裂南北两侧表现为同向运动.本文以观测的地震形变为约束,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昆仑山地震震后形变的物理机制.建立有关的有限元虚功方程,通过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震后形变,从理论上分析介质的非均匀性、黏滞性松弛、流体调整对震后形变的影响.采用网...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Ms 8.0级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的映秀-北川断裂和灌县-江油断裂同时发生破裂, 分别形成了240多公里和70多公里长的地表破裂带, 最大垂直错距和水平错距分别达到6和4.9 m. 利用GPS获取的地表形变资料, 揭示了大区域、远场同震位移场, 发现地壳形变以映秀-北川断裂为中心, 两侧发生相向运动和强烈的水平缩短; 而且青藏高原东缘的向东运动幅度大于四川盆地向西...
通过云南区域数字测震台网对2004年12月26日Ms 8.7印尼大震的波形记录,着重考查了大地震面波在到达云南26个台站后的1小时传播过程中对云南及周边地区产生的远场动态触发效应,发现在面波作用的短短1小时内,云南的西部地区有明显的地震即刻触发现象,并对这些现象的特征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讨论.
本文根据地震和地震构造等资料,研究华北地区公元1300年以来MS≥6.5级地震的发震断裂的基本参数.利用1966年以来隆尧、海城、渤海和唐山等有仪器记录的地震的相关参数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地震烈度Ⅷ度区长轴长度与余震区长轴长度的回归关系式及震级与震源体破裂长度的回归关系式.用余震区长轴长度代替震源体的破裂长度,从而给出各次地震的震源断层破裂长度.利用地震测深的地壳结构构造剖面、地震序列的震源...
全球Ms≥7 3/4 级地震的定向迁移          2007/7/28
期刊信息 篇名 全球Ms≥7 3/4 级地震的定向迁移 语种 中文 撰写或编译 撰写 作者 马宗亚,李献智 第一作者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刊物名称 地震地质 页面 1994,16(2):127-136 出版日期 1994年 月 日 文章标识(ISSN) 相关项目 全球三大构造系统的特征及其现今动力学解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