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5 共查到“物理化学 HIV”相关记录5条 . 查询时间(0.234 秒)
用分子模拟方法研究HIV-1整合酶与咖啡酰基类抑制剂的相互作用
HIV-1整合酶抑制剂 整合酶 分子动力学模拟 咖啡酰基 没食子酰基
2009/12/25
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MD)模拟方法研究了一类咖啡酰基和没食子酰基类HIV-1整合酶抑制剂与整合酶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 结果表明该类抑制剂分子上的两个侧链基团(咖啡酰基或没食子酰基)与整合酶的DDE基序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抑制整合酶活性起到关键作用. 当侧链基团为没食子酰基时, 可以提高该类抑制剂与整合酶的结合能力. 采用线性相互作用能方法(LIE)计算了该类抑制剂与整合酶之间的结合自由能, 预测值...
金丝桃素分子结构及其与HIV病毒蛋白酶作用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金丝桃素 HIV蛋白酶 分子动力学模拟 分子对接
2009/11/25
采用用计算化学方法研究金丝桃素分子结构特征, 并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其与HIV蛋白酶的相互作用, 探讨其可能的抗HIV病毒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 金丝桃素分子结构具有刚性特征, 与HIV蛋白酶在酶的催化活性位点与ASP-A25 and ASP-B25以氢键作用相结合.
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了HIV-1整合酶(Integrase, IN)二聚体与3’ 端加工(3’ Processing, 3’-P)前的8 bp及27 bp病毒DNA的相互作用, 并获得IN与27 bp病毒DNA的特异性结合模式. 模拟结果表明, IN有特异性DNA结合区和非特异性DNA结合区; IN二聚体B链的K14, R20, K156, K159, K160, K186, K188, R199和...
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方法优化了HIV-1病毒DNA与整合酶(IN)二聚体(IN2)复合物模型结构, 并分析了HIV-1病毒DNA结合IN2后的构象变化. 结果表明, 按照HIV-1病毒DNA与IN2结合能力的强度, 病毒DNA可分为五个区域: 非结合区、强结合区1、弱结合区、强结合区2和反应区, 并用结合自由能计算验证了该分区的合理性. 与未结合IN2的病毒DNA相比, 复合物模型中病毒DNA...
二酮酸类HIV-1整合酶抑制剂的定量构效关系
HIV-1整合酶抑制剂 二酮酸 遗传函数分析法 分子场分析法 药效团
2010/1/22
应用遗传函数分析法(GFA)和分子场分析法(MFA)对一系列二酮酸类整合酶抑制剂分别进行了二维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并对随机选择的5个化合物组成的测试集进行了预测, 外在预测的r2pred值分别达到0.987和0.759, 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同时利用药效团分析的方法, 验证了QSAR (quantita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模型, 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