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无线电物理 >>> 量子无线电物理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量子无线电物理相关记录124条 . 查询时间(1.25 秒)
南京邮电大学量子信息技术研究所的王琴教授团队近期在高性能量子密码系统方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提出更实用的双场协议的源端安全性刻画方法,实现传输效率最高的双场实验,提出更高效的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方案,以及实现当前最远传输距离的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实验。
查新未,教授、陕西省优秀教师。发表论文《基于正交列阵下的3级均匀态》、《基于非最大纠缠的五粒子Cluster态的高效量子态共享方案》、《三维各向同性谐振子的径向基本算符》等8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70多篇。主持完成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在量子网络非局域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黄运锋、张超等人与西班牙、瑞士等国的理论物理学家合作,首次实验验证了星形量子网络中的全网络非局域性。该成果20023年4月14日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上。
Researchers from Cornell Engineering and the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have derived a formula that predicts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noise on quantum information – an advancement crucial for designi...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在实用化量子传感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郭光灿团队的孙方稳研究组利用微纳量子传感与电磁场在深亚波长的局域增强,研究微波信号的探测与无线电测距,实现10-4波长精度的定位。2023年3月9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tions)上。
A certain amount of noise is inherent in any quantum system. For instance, when researchers want to read information from a quantum computer, which harnesses quantum mechanical phenomena to solve cert...
Quantum computers hold the promise of performing certain tasks that are intractable even on the world’s most powerful supercomputers. In the future, scientists anticipate using quantum computing to em...
王鹤峰,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光学所教授,2008 年毕业于美国普度大学,2008.9-2011.4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任博士后。研究方向为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主要研究方向是量子算法与量子仿真,量子机器学习和基于忆阻器网络的计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郭光灿院士团队首次实验实现了设备无关的真多体纠缠检验。该团队李传锋、黄运锋、陈耕等人与瑞士学者合作,构造了一种新的真多体纠缠态检验方法,可以在不对测量设备做任何假设的前提下检验多体系统的真纠缠性质。这是国际上首个可以检验任意多体系统真纠缠性质的实验工作,该成果2022年10月31日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硅光课题组研究员武爱民团队/龚谦团队与浙江大学副教授金毅课题组合作,在硅基衬底上研制出超小尺寸的包含InAs量子点的纳米共振结构,基于准BIC原理实现了O波段的片上发光。7月28日,相关研究成果以Heterogeneously integrated quantum-dot emitters efficiently driven by a quasi-BIC...
陈一新,男,浙江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1982年获大连理工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85年中国科技大学理论物理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88年西北大学现代物理所理论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1988年-1990年复旦大学物理系从事了两年博士后研究工作。1990年6月-现在浙江大学浙江近代物理中心。1995年12月晋升为教授,1996年3月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量子场论与弦理论和量子信息...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彭承志、陈宇翱、印娟等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远距离的量子态传输方面取得重要实验进展。该实验首次实现了地球上相距1200公里两个地面站之间的量子态远程传输,向构建全球化量子信息处理和量子通信网络迈出重要一步。相关研究成果于4月26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近日,清华大学物理系龙桂鲁教授团队与电子系陆建华教授团队合作,设计和实现了一种相位量子态与时间戳量子态混合编码的量子直接通信新系统,通信距离达到百公里,是当前世界最长的量子直接通信距离。这样的指标可以在无中继条件下实现城市之间的点对点量子直接通信,同时可以支撑基于安全经典中继建立的广域量子网络的一些应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光量子芯片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任希锋研究组与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戴道锌团队合作,国际首次实现了片上波导模式编码的两比特量子逻辑门操作,相关成果于2月11日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发表。
为研究圆柱曲面的单光子量子雷达散射截面与经典雷达散射截面相比存在的具体优势,引入光子波函数,将引起量子干涉的距离矢量进行分解,通过圆柱曲面的曲面积分推导得到了单基地单光子下的圆柱曲面量子雷达散射截面的封闭表达式。分析了不同电尺寸的圆柱曲面长度和曲率半径的影响,对比了圆柱曲面量子雷达散射截面与经典雷达散射截面的封闭表达式。封闭表达式的分析和仿真结果都表明,圆柱曲面长度的电尺寸决定量子雷达散射截面的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