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学 MS”相关记录450条 . 查询时间(0.109 秒)
2024年12月1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生物分子高效分离与表征研究组(1810组)张丽华研究员和袁辉明研究员团队在单细胞分泌组分析新方法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通过结合非天然氨基酸代谢标记、基于点击化学的选择性富集、nanoLC-MS/MS等技术,实现了单细胞分泌组的全景式分析,为在单细胞水平深入研究细胞分泌异质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在基于对比学习的MS/MS谱图-结构预训练模型鉴定代谢物研究中获新进展(图)
结构 模型 鉴定 代谢
2024/11/13
代谢物是在代谢过程中化学转化的小分子,提供了细胞状态的直接读数。阐明代谢物的结构是代谢组学的首要研究任务,在药物研发、生物标志物发现、天然产物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是该领域广泛使用的分析手段。在代谢物研究中,对代谢物串联质谱(MS/MS)数据的结构注释是一项关键挑战。人工智能(AI)技术已彻底改变了质谱数据的解析方式,促进了代谢组学领域中“暗物质”的识别。现...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脱髓鞘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感觉、认知和神经精神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超过50%的MS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伤。然而,目前的疾病修正治疗(disease modifying therapy, DMT)对MS患者的认知损伤改善有限。因此,深入研究MS认知功能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进而延缓MS认知功...
2024年4月6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健康所医用光谱质谱团队构建了3D肺细胞球模型,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非靶向检测方法,获得了肺癌/肺上皮细胞在2D和3D状态之间的差异性挥发性有机物(VOCs)。
2023年11月29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罗茜研究员团队开发了一种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UPLC-MS/MS)同时检测母乳中20种氧化脂质及其5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前体化合物的分析方法。研究成果以Determination of oxylipins and their precursors in breast milk by solid phase extract...
2023年8月20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健康所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非靶向分析方法,检测大鼠器官挥发性有机物(VOCs),获得了相关器官代谢VOCs生物信息。研究结果被遴选为正封面文章发表在分析领域TOP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上(图1)。
2023年4月11日,原子能院放射化学研究所团队建成用于低浓放射性核素形态分析的CE-ICP-MS(毛细管电泳仪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系统,初步实现了水溶液中数种低浓度放射性核素的一站式分离和检测,并同步获取了关键核素的形态数据,为我国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核素迁移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中国科学院发明一种四极离子漏斗反应管 可提升PTR-MS灵敏度(图)
四极离子 高质子转移 反应质谱
2023/3/30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健康所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新的四极离子漏斗反应管,可有效提高质子转移反应质谱(PTR-MS)的灵敏度。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分析领域国际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上。
2022年9月28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健康所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质谱仪灵敏度增强的四极离子漏斗反应管,该反应管利用射频电场实现管内离子的高效反应和聚焦引导,进而提升质谱类仪器的灵敏度。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分析领域TOP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上。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溯源信息的关注日益增长,牛骨作为一种附加值极高的副产物,历来存在溯源困难、管理混乱的现象。因此,鉴别牛骨产品的地理来源和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中式食品加工与装备创新团队对来自中国8个省份(内蒙古、山东、甘肃、河南、陕西,西藏、四川、吉林)的2个品种(牦牛、黄牛)共143份牛骨进行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ICP-MS)。由检测结果可知,在不同省份和品种的原料中,分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