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文学 史诗”相关记录213条 . 查询时间(0.125 秒)
史诗重构与当代边地小说创作
边地文学 史诗重构 小说创作
2025/1/7
2024年6月25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玛纳斯》史诗传统文本的收集、翻译与研究”(项目批准号:23&ZD292)开题报告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举行。本次开题报告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同时也是该项目首席专家阿地里·居玛吐尔地主持。
传统上傣族创世史诗与祭祀寨神勐神和寨心石等仪式紧密结合,但是这些仪式活动通常受限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且具有一定的排外性“。中国史诗百部工程”子课题“傣族世史诗·《捧尚罗》”在西双版纳录制视频,原计划获得史诗学意义上的“仪式中的演述”资料,但基于具体情况只能做出相应的调整,改为“录音棚”式的演唱视频。此外,也录制了一个完整的上新房仪式及仪式中的章哈演唱,作为史诗演述与传承的背景资料。在完成课题的过...
德昂族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的遗产化
非遗 德昂族史诗 《达古达楞格莱标》 创编
2023/3/3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口头叙事传统,史诗的传承与演述生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不断变化。德昂族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史诗的演述语境与传承方式发生了变革,政府和村民组织开展了各种非遗保护活动。为了在新的演述场域中获得认同,传承人对史诗的程式、主题、情节等方面进行了创编。同时,传承人身份的认定,增强了史诗演述人创编、传承的自觉意识与强烈的责任感,史诗的内容从程式到主...
2023年1月7日晚,人民文学出版社举办了作家邵丽的最新长篇小说《金枝(全本)》的新书发布会。发布会以“中原大地上的女性史诗”为主题,邀请了评论家、散文家、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评论家、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作家、《人民文学》副主编徐则臣,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主持人张泽群,与作家邵丽一起探讨《金枝(全本)》这部作品在内容、形式、写作技巧上的探索与创新。
非遗视域下的史诗《玛纳斯》文本化进程
柯尔克孜族 史诗 《玛纳斯》 文本化
2023/3/2
《玛纳斯》等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在党中央文化政策的正确指导、政府的支持、各级文化机构的关照和参与、各民族文化工作者和学者的辛勤劳动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文本化的成果给广大读者呈现了一个完整的、精美的、艺术的口头史诗传统。本文梳理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文化政策介入下史诗《玛纳斯》文本化的进程,并且揭示作为史诗文本化的最佳成果《玛纳斯》,汉译本的出版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民族交流和交融、筑牢中...
随着歌手、文本、听众以及语境四要素的变化,歌手之于文本的首要角色从创编者向传播者转化,口头传统的演述性呈现出弱化的态势。演述性的弱化由史诗文本化的内驱力决定,它并非意味着口头传统的断裂。物化文本给予叙事空间可资跨越的前提条件,在多形态的文本接受过程中,口传史诗越来越多地跨越了地区、民族和国界,呈现出史诗叙事功能的多重性。整体而言,口传史诗的传承与当代形态主要表现为演述性的弱化、文本形态的多样化以及...
格萨尔史诗的新实践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格萨尔史诗 新实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3/3/3
格萨尔史诗新实践,指向“活形态”传承的“生生不息”以及“动态性”发展的多样性。“新实践”在于特定历史情境下生成的新文化档案,以及格萨尔史诗陈述方式和实践层次的多样性,强调实验性、探索性和创新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口头传统”,从艺人说唱到书面文本,从集体记忆到个体创作,从传承形式的创新性转化到多样性实践, 格萨尔史诗传承新实践,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内在属性,对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岭国大将贾察霞嘎琐议
格萨尔 贾察 城堡
2023/3/3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搜集了史诗《格萨尔》中的格萨尔及其岭国大将贾察霞嘎的有关传说、遗址遗物,并结合大量的史诗文本资料,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认为藏族史诗《格萨尔》有着重要的文学和历史价值。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藏族文学研究的对象都以书面文学为主,但书面文学并非藏族社会历史发展中文艺接受的主要形式。以听觉和视觉为主要传播载体的藏族口头文艺传统才是广大藏族民众中文艺创作、传播和接受的主要方式,其代表作为《格萨尔》史诗。《格萨尔》史诗的口头传统接受关系是双向的,既有古典学与口头诗学理论中业已论述的文艺接受过程,又存在不同类型受众的前理解构建出的史诗的多重身份。以《格萨尔》史诗为代表的中国口头传统研究...
2022年4月9日上午,由《文艺报》社、中共嘉兴市委、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主办,浙江教育出版集团、中共嘉兴市委宣传部、嘉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的长篇报告文学《红船启航》研讨会以视频连线形式在北京、杭州、嘉兴三地同步召开。
坚守人民立场 为时代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人民立场 人民史诗 时代精神
2022/4/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大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历史方位上,高度评价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的百年经验和党的十八大以来文艺事业所取得的丰硕成就,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新征程上文艺的地位作用、方针原则、目标任务、基本要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道路,提供了根本遵循。他向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的五点希望,每一点都具有丰...
以人民史诗生动再现新征程上“最恢宏的史诗”
文艺 文艺评论 中国史诗 实践
2022/4/1
文艺是时代的先声,文艺评论是时代先声的回响。反映时代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回应时代课题更是文艺评论工作者的责任。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和评论工作者,要深刻理解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国家天翻地覆变化背后的“奋斗史诗”,深刻理解改革开放40余年来国家与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深刻理解红军长征在创造伟大奇迹背后谱写的“英雄史诗”,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和大时代观,成为“史诗”的创作者、诠释者...
芬兰学者劳里·航柯(Lauri Honko,1932—2002)是国际著名史诗学家。他的学术研究涉及史诗学的诸多基本论题,在史诗的界定、文本类型的划分、文本化过程、歌手的创编等方面都有独到见解,这些见解已逐渐成为学界共识。在帕里和洛德为研究“荷马问题”而走向南斯拉夫的史诗比较研究这一学术传统的影响之下,劳里·航柯为解决芬兰本土的“卡勒瓦拉问题”,也将视野扩大到东波罗的海地区的其他史诗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