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1 共查到“普通语言学 协同”相关记录11条 . 查询时间(0.453 秒)
协同动词带宾语及其语义后果
协同动词 语义后果 语法机制 语用动因
2015/4/15
本文主要运用功能主义和认知语言学的方法,从现象出发讨论了协同动词带宾语现象的语义后果、机制和动因。我们认为,协同动词带宾语现象的语义后果是动词前后两个NP分别地“施事化”和“(准)受事化”以及它们各自的话题化和焦点化。我们把这些语义后果都视为NP1和NP2深层认知上的显著性在不同层面的投射。最后,我们把协同动词带宾语现象的语法机制归结于句式的套用和词项的代入,语用动因归结为表达上的简洁性和表意准确...
“语言能力研究与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高峰论坛”在徐州召开
语言能力研究 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 高峰论坛 徐州 国民语言能力建设
2013/7/23
由语用所和江苏师范大学联合主办,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学院承办的“语言能力研究与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高峰论坛”于2013年6月28日至30日在江苏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语言学专家对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及国民语言能力建设研究这一核心课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汉语普通话双音节(C1)V1#C2V2音节间音段协同发音研究
动态电子腭位 协同发音
2012/12/14
本文使用动态电子腭位技术研究汉语普通话双音节后字音节 C2V2 对前字韵母 V1的发音过程和 F2轨迹的方向以及变化幅度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 C2发音部位对 V1后过渡段的腭位参数和 F2轨迹的方向以及变化幅度有显著影响。第二,C2发音方式对 V1后过渡段的腭位参数和 F2轨迹也有显著的影响。第三,V2能够跨越C2影响V1后过渡段的腭位参数和 F2运动轨迹以及变化幅度。此外,V2的圆唇特征也有可能...
普通话双音节V1#C2V2音节间的逆向协同发音
动态电子腭位 逆向协同发音 双音节
2012/12/14
本文研究普通话双音节V1#C2V2中C2和V2对V1后过渡段的腭位以及F2轨迹的方向和变化幅度的影响。分别使用动态电子腭位和线性预测编码的方法获得V1后过渡段的腭位参数和F2轨迹。实验结果发现:1) V1的F2轨迹的变化与后腭接触面积的变化显著相关。2) C2为不同发音方式的唇音、舌尖中音和舌面后音时对V1的腭位和/或F2轨迹有显著影响。3)元音间逆向协同发音有2种情况:C2为唇音、舌尖中音和舌面...
普通话两音节CVCV间C2为三个发音部位的逆向协同发音声学研究。
普通话清塞音声母音节中元音共振峰模式及其协同发音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