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学仪器及技术 >>> 天文光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人物 天文光学相关记录52条 . 查询时间(4.219 秒)
唐靓,副研究员。201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学士学位。201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高精度天文光谱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202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李浩,副研究员。2013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所工作。主要从事地基大口径光学望远镜主动光学及近地层大视场自适应光学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参与国家大科学装置LAMOST望远镜运行工作,负责主动光学电控系统部分。在天文仪器领域发表多篇论文,授权发明专利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
章华涛,副研究员。2007年毕业于江苏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获学士学位。2014毕业于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11-2012年受到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前往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做联合培养博士生。2014年进入南京天光所.主要从事天文光谱相关的电控软件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面上项目1项,参与国家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多项,发表论文30余篇,发明专利10余项。
于2010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CSC)资助,在美国三大光学中心之一的亚利桑那大学光学科学学院攻读光学工程硕士以及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致力于照明工程、自由曲面光学设计、相关光学系统开发以及光学测试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出色完成了多项科研项目,发表或已提交了多篇学术论文以及会议论文,相关工作获得了Laser Focus World等媒体的公开报导,同时先后开发了CGH干涉测量仪、全景内窥镜系统...
季杭馨,副研究员。2009年获长春理工大学学士学位,2012年获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硕士学位,2020年获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博士学位,2017年前往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尼尔斯波尔研究所访问。获“2018年度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优秀青年人才奖”。主要从事各类天文终端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重点研究方向为宽波段中低色散光谱技术、宽视场成像光谱技术、高分辨率光谱仪技术和近红外光谱技术等。
李邦明,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5年度中科院青促会会员,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010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博士学位。2010年进入南京天光所博士后流动站进行自适应光学技术研究,2012年博士后出站留所工作至今。主要从事自适应光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曾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天文财政专项等多项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申请专利2项。
汤振,高级工程师。2005年获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士学位,2018年前往日本国立天文台访问。主要从事天文光学工程测试技术与方法的研究,重点研究方向为低、中、高分辨率光谱测试技术和光纤光学系统的研制与测试技术。先后参与LAMOST系列光谱仪(低、中、高三款)、山东大学威海分校1米光学望远镜高分辨率光谱仪、2.16米望远镜高分辨率光谱仪、泰国国家天文台高分辨率光谱仪、云南天文台2.4米望远镜高分辨率光...
张凯,项目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科院青促会优秀会员,研究所学术委员会成员。2005年获长春理工大学学士学位,2008年获长春理工大学硕士学位,2011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南京天光所博士学位,2013年前往美国加州理工大学访问,2017年前往美国夏威夷大学/加法夏天文台访问。主要从事天文光学技术与方法(光学工程)的研究,重点研究方向为高分辨率光谱技术、像(瞳)切分器技术和高精度视向速度测量技术。
梁永军,副研究员,望远镜结构设计专业。1996年在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2014年在中科院研究生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2004年至今在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望远镜结构设计工作,重点研究方向为望远镜结构设计及滤光器结构设计。
康燕,高级工程师,2006年毕业于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系,获学士学位,2014年获中国科学院大学光学工程系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数理分会理事,南京天光所青促会会员。主要从事大口径光学镜面工艺及检测技术,包括高精度离轴非球面工艺及检测、数控轻量化技术。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负责完成多项重大空间项目离轴系统及望远镜镜面工艺及检验工作,包括1.6米多通道测光望远镜研制,40公分...
王佑,高级工程师。2000年毕业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获学士学位。主要从事望远镜主动光学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曾参加国家大科学工程LAMOST项目(郭守敬望远镜)、高精度大口径天文镜面磨制技术、大口径主动光学亚毫米/毫米波望远镜方案和关键技术研究、大射电望远镜主动面关键技术研究等项目的研究工作。
陈华林,男,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天体物理博士。曾参与第25次南极天文科考选址仪器的装调和数据处理,参与中科院天文大科学中心大型光学红外望远镜台址的大气湍流测量。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双星波前闪耀三角测量方法的天文台址近地面大气光学湍流廓线研究》、《基于月亮闪耀非接触式光学测量方法的天文台址表面层光学湍流强度及垂直分布研究》和《望远镜入瞳上单星象的多孔径闪耀的研究》。现在主要从事大气光学...
李烨平,高级工程师。1996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于南京天光所获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天文望远镜主动光学方面的研究和工作,研究领域包括望远镜镜面支撑优化、波前传感技术、主动校正技术等。作为主要成员全程参加了国家大科学工程“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的研制和运维。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培育项目1项。曾获两项...
陆启帅,望远镜新技术研究室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天文望远镜控制系统研究。先后参加了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郭守敬望远镜项目,主要承担机架跟踪控制系统升级、主动光学快速处理和光谱仪控制系统升级改造工作;参加云南大学1.6米望远镜项目,负责望远镜控制工作;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篇,软件著作权一个,出版专著1部。
张军平,高级工程师,2001年9月至2004年11月,在中科院南京天文仪器有限公司工作,2004年至今,在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太阳仪器研究室工作。主要负责和参与的工作有:负责完成怀柔3.6米高速圆顶研制;负责完成云台色球望远镜控制系统的改造;负责云南天文台、成都光电所等多台滤光器的结构设计、系统调试、谱线定标以及现场的安装调试工作;负责完成云南天文台光学和近红外双折射滤光器项目研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