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神经生物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48条 . 查询时间(2.528 秒)
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获突破(图)
神经退行性疾病 人工智能 脑结构
2024/12/19
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脑认知与智能医学中心牵头,联合齐鲁医院、宣武医院、301医院等国内多家合作单位,基于多中心大样本数据,详细阐明了不同神经退行性疾病和不同状态下的特异性脑结构异常模式表征,并基于多组学数据探索了异常表征背后潜在的生物机制,最终为解析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老化的复杂影像表征以及相关生物机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证据。
研究揭示一种痛觉过敏和记忆障碍共病的机制
记忆障碍 痛觉过敏 中山大学
2023/9/13
近日,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副教授魏绪红、教授蒋斌团队合作探究了背侧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乳酸释放减少在痛觉过敏和记忆障碍共病中的作用。相关成果发表于Anesthesiology。
我国科学家提出一种基于旋转神经元的新型储备池计算硬件架构
旋转神经元 仿生人工神经网络 储备池计算架构
2022/4/22
为模仿大脑对复杂时序信号的处理能力,储备池计算以其易训练、便于硬件实现等优点成为类脑计算的前沿热点。高效的储备池计算架构能够充分挖掘电子器件的自身物理属性,以用作计算资源实现仿生人工神经网络。近日,清华大学科研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了题为“Rotating neurons for all-analog implementation of cyclic rese...
电子科技大学生命学院neuSCAN团队在Biological Psychiatry发表研究成果
电子科技大学 生命学院 neuSCAN Biological Psychiatry 成果
2019/8/13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国际化科研团队“神经疗法·社会认知与情感神经科学(neuSCAN)实验室”(负责人Keith Kendrick教授、Benjamin Becker教授)在精神病学领域顶级期刊Biological Psychiatry(影响因子11.5)发表最新学术成果,揭示了利用药理学干预手段促进恐惧消退学习的神经机制。团队博士生周峰为第一作者,Benjamin Becker教...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西安交通大学4人入选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西安交通大学 2018年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名单
2018/12/13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2018年3月26日下午,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神经科学推动管理学的发展趋势研究”在中国工程院召开项目启动会。启动会由中国工程院首任常务副院长朱高峰院士主持,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首任主任殷瑞钰院士、教育部原副部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部吴启迪主任、高自友常务副主任、杨列勋处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马庆国院士、北京邮电大学唐守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宋艳教授等专家出席。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3位教授入选爱思唯尔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图)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教授 爱思唯尔 2017年 中国高被引 学者榜单 物理学 天文学 理学
2018/1/27
2018年1月19日,爱思唯尔发布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1793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我校3位教授继2016年后再次入选,入榜学者总数并列全国第78位。3名入榜教授为数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蒋达清教授,物理学和天文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孙道峰教授,免疫和微生物学学科入选者、原化学工程学院党宏月教授。
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武汉大学24门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图)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武汉大学 24门 全国第二 哲学 医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2018/2/2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2017年4月11日,国际学术期刊 Cell Discovery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苏枭研究组最新研究成果“迷走神经-脾脏协同调控急性肺部感染损伤的分子机制”(Signals of vagal circuits engaging with AKT1 in α7 nAChR+CD11b+ cells lessen E. coli or LPS‐induced acute infla...
恐惧是人类和高等动物最基本的一种情感反应。对外界危险事物的适度恐惧反应有助于维持个体的生存和物种的延绵,过度的恐惧反应则严重损害精神健康,而这种过度的恐惧反应则是许多精神疾病患者的核心症状之一。前人的研究表明,大脑杏仁核在调控恐惧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而杏仁核神经元突触部位的GABAa受体对有效抑制恐惧的过度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7年2月9日,《神经元》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杜久林研究组题为《左侧缰核通过一条非对称性视觉通路介导斑马鱼光偏好行为》的研究论文,并配以"Video Abstract"形式进行重点推荐。光偏好行为是动物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本能行为,对于动物生存至关重要。该研究发现,通过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隆凸丘脑组成的非对称性视觉通路,...
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胚胎时期的神经板发育而来的,神经板由外胚层经诱导因子诱导形成,并经过图式形成过程沿胚胎前后轴和背腹轴产生分化。神经嵴是脊椎动物特有的具有迁移性和多潜能的细胞类群,产生于神经板边界区域。随着神经管闭合,神经嵴细胞迁移到胚胎的不同部位,分化成为颅面部骨骼系统、色素细胞以及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等。神经系统发育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对于揭示人类相关疾病的发病机...
2016年4月9日上午,教育部“中枢神经再生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建设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召开。暨南大学副校长洪岸、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处长欧阳谦出席联合实验室建设大会。洪岸表示,联合实验室建设是暨大高水平大学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暨南大学将予以大力支持。洪岸宣布了学术委员会的组成,并向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及全体委员颁发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