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化学工程”相关记录5535条 . 查询时间(3.298 秒)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提出“噁唑啉缓冲开关”新策略 提高Cy7染料光稳定性(图)
染料 成像 分子
2025/2/22
2025年2月22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分子探针与荧光成像研究组(1818组)徐兆超研究员、乔庆龙副研究员团队,与华东理工大学郭志前教授、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刘晓刚教授合作,在生物医学成像领域取得新进展,提出了一种基于噁唑啉开关(Oxazolidine Switch)的“荧光缓冲”策略,克服了近红外Cy7菁染料光稳定性不足的难题。该策略无需改变Cy7母体结构,即可提升其光稳定...
中国科学院研究发现河水硼同位素可示踪半干旱区雨季硅酸盐岩风化过程
同位素 硅酸盐 过程
2025/2/22
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的风化行为与其B同位素组成(δ11B)存在显著差异。硼同位素(δ11B)是示踪大陆硅酸盐岩风化的潜在指标,但其应用受限于分馏机制的复杂性。传统理论认为,河水δ11B与大陆硅酸盐岩风化呈负相关,但不同气候区实测数据的矛盾使该假说存疑,需要更多数据来验证其示踪硅酸盐岩风化的普遍性和稳健性。


中国科学院科学家提出金属-碳化钼体系“选择性部分重整”制氢新技术(图)
金属 高温 催化剂
2025/2/18
2025年来,生物乙醇因可再生性、高含氢量及良好的储运安全性,成为备受关注的绿色制氢原料。而传统的乙醇-水重整制氢技术存在两大难题。一是该过程通常需在400℃至600℃的高温条件下进行,能耗高且难以避免乙醇分子C-C键断裂导致的CO2排放;二是现有催化剂易受到积碳和烧结失活的影响,限制其工业化应用,难以兼顾催化效率和长期稳定性。

中国科学院研究提出全新高活性产氢催化剂稳定策略(图)
活性 催化剂 能源
2025/2/18
氢能被认为是未来全球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柱。高效、稳定、低成本的氢能生产已成为能源科技发展的关键挑战。2025年2月17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周武团队与北京大学教授马丁团队合作,在《自然》(Nature)上发表了题为Shielding Pt/γ-Mo2N by Inert Nano-overlays Enables Stable H2 Production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报道了全新的高活...

中国科学院海洋所研究发现河海连续体颗粒有机碳存在显著的细菌重塑过程(图)
颗粒 有机 细菌 过程
2025/2/23
2025年2月17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宋金明、袁华茂团队联合德国亥姆霍兹基尔海洋研究中心(GEOMAR)在地学领域国际期刊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发表了题为“Sources and fate of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along the river-estuary-coastal ocean c...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进展(图)
有机 太阳能电池 活性
2025/2/23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2325307、52273188)等资助支持下,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李耀文教授团队突破了从薄膜活性层到厚膜活性层转换过程中电池效率损失的局限性,为高通量印刷高性能有机太阳能电池组件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以“调控结晶顺序实现20.82%效率且具备高活性层膜厚容忍度的有机太阳能电池(Organic solar cells with 20.82% efficie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油水乳液分离领域取得进展(图)
分离 资源 膜材料
2025/2/23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U21A20300)的资助下,浙江大学徐志康教授团队在油水乳液分离领域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亲水膜/疏水膜狭缝用于油水乳液中的油水同步回收(Janus channel of membranes enables concurrent oil and water recovery from emulsions)”为题,于2024年11月8日在线发表于《科学》(Scien...

中国科学院基于DNA折纸结构酶级联反应器的肿瘤化动力治疗研究获进展(图)
结构酶 反应 肿瘤 治疗
2025/2/17
2025年2月8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丁宝全团队在基于DNA折纸结构酶级联反应器的肿瘤化动力治疗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 DNA origami–based enzymatic cascade nanoreactor for chemodynamic cancer therapy and activation of antitumor immunity为题,在线发表在《科学进展》...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Chanhong Kim研究团队以突破性报告(Breakthrough Report)形式在国际权威期刊The Plant Cell上发表题为"Temperature-driven changes in membrane fluidity differentially impact FILAMENTATION TEMPERATURE-SENSITIVE H2-me...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短形式白介素18的抗肿瘤功能和机制(图)
肿瘤 细胞 活性
2025/2/17
2025年1月3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孟广勋研究组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刘辰莹课题组合作,在《自然-免疫学》(Nature Immunology)上发表了题为Short IL-18 generated by caspase-3 cleavage mobilizes NK cells to suppress tumor growth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了肿瘤细胞内由Casp...

中国科学院分子筛活性中心具体位置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图)
分子 活性 催化剂
2025/2/18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邓风团队、香港理工大学曾适之团队、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团队,发表了关于H-ZSM-5沸石分子筛催化剂中活性中心落位的重要研究进展。该团队发展了基于中子粉末衍射-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固体核磁共振(NMR)的联用技术,结合探针分子吸附,精准确定了H-ZSM-5沸石分子筛催化剂中骨架Al原子的具体落位,揭示了H-ZSM-5沸石分子筛中活性位的具体位置及其与探针分子、反应...

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开发出具有凸出位点结构的“悬浮”式单原子催化剂(图)
结构 原子 催化剂
2025/2/18
2025年1月2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乔波涛、副研究员张波与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研究员吴忠帅团队,联合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刘彬、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于广涛等,在新型单原子催化剂构建方面取得进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稳定的卤化物钙钛矿组分及光伏器件研究取得进展(图)
钙钛矿 器件 电池
2025/2/23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2125206,52433013)等资助下,北京大学周欢萍教授与合作者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定组分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碘嵌入制备非合金化α-FAPbI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Nonalloyed α-phase formamidinium lead triiodide solar cells through iodine intercalation)”为题,于...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合作实现醛缩酶选择性调控合成环状亚胺酸(图)
酶 合成 催化
2025/2/18
小分子的三维结构决定了配体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选择性,因此复杂手性分子的立体异构体通常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有时甚至表现完全相反的药理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不对称催化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可高选择性地合成手性纯的对映异构体。相比而言,高选择性合成目标产物的非对映异构体更具挑战。醛缩酶是一种催化C-C键形成的功能强大的酶,由于其催化的反应通常具有极高的选择性,且不同类型的醛缩酶能与各种亲电试剂和亲核试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