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理学”相关记录70187条 . 查询时间(2.658 秒)
沈阳生态所在菌根类型影响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的机理研究取得进展(图)
土壤微生物 机理 群落
2025/1/8
大多数陆生植物与真菌形成菌根共生体,促进植物对氮、磷等养分及水分的高效利用。植物的菌根类型主要可分为外生菌根(ECM)和内生菌根(AM)等。已有研究表明,树木菌根类型的比例显著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及物质循环过程。然而,关于菌根如何影响树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其功能的研究仍较为薄弱,限制了我们对菌根生态学作用的深入理解。
2025年1月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生物分离与界面分子机制研究组(1824组)卿光焱研究员团队和生物分子高效分离与表征研究组(1810组)张丽华研究员、江波副研究员团队合作,在蛋白质SUMO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合作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的新型肽基富集技术,为SUMO-1修饰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弥补了SUMO-1精准富集方法的不足,为揭示SUMO修...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提出构建单层疏水碳点的动态界面以提高锌负极可逆性(图)
界面 电解液 反应 动力学
2025/1/8
2025年1月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504组)杨维慎研究员和朱凯月研究员团队在水系锌离子电池负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使用痕量碳点在锌负极/电解液界面处构建动态的疏水单层,以调控锌负极的双电层结构,从而改变锌沉积/溶解反应动力学,并抑制了水腐蚀,进而提高了锌负极的可逆性。
中国科学院海洋所研究团队提出深度学习求解偏微分方程新方法(图)
偏微分方程 信息 神经网络
2025/1/8
2025年1月7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李晓峰研究团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提出了一种高效求解海洋动力学偏微分方程(PDE)的新方法,并成功应用于描述海洋内孤立波的KdV方程组求解。
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构建工程微生物组处理高浓废水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合成生物学 代谢 环境
2025/1/8
合成生物学的工程化设计理念,推动了微生物组人工合成的快速发展。但现有的技术水平和对微生物组变异规律理解的局限,导致合成微生物组从实验室到工业应用仍面临重大挑战。尤其是以酚醛废水为代表的高浓高毒工业废水治理,含有高浓度苯酚、甲醛等生物毒性极强的化合物,COD浓度高达4-5万,常规生化处理仅能降解几千COD,效率较低、工艺复杂,需要微生物组具备强大的抗压能力,以适应剧烈的环境波动,维持稳定高效的处理效...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近室温可控型稀磁半导体(图)
半导体 凝聚态物理 电子器件
2025/1/8
稀磁半导体兼具半导体材料和磁性材料的双重特性,是破解后摩尔时代难题的候选材料之一。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早在1991年就指出稀磁半导体在信息通讯、处理和存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2005年《Science》创刊125周年之际发布的125个重大科学问题,其中包括“能否得到室温铁磁性半导体”。(Ga,Mn)As为代表的III~V体系,是稀磁半导...
我国科研人员发现细菌免疫新机制(图)
细菌免疫 中国药科大学 感染
2025/1/3
无论是人类还是细菌,生命过程中都会面临病毒的威胁。你知道吗?细菌虽然比人类简单,却也有自己的“免疫系统”用来保护自己免受感染。北京时间2024年12月13日,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药理系、重庆中国药科大学创新研究院、多靶标天然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肖易倍教授,药理系陈美容副教授,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陆美玲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合作在Science杂志上以“First Release”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Anti...
新研究揭示生物“迁徙淘汰”机制
生物 病毒 生物学
2025/1/3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傅雄飞团队通过定量合成生物学手段揭示了生物迁徙与病毒传播之间的复杂关系,发现生物进行有方向性的迁徙运动对病毒传播有抑制作用,并揭示了群体层面生物的“迁徙淘汰”机制。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中科大学提出甲烷介导的氨动力发动机构想(图)
甲烷 氨动力发动机 氢气
2025/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曾杰、姚涛、王占东,副教授李洪良团队合作,在氨动力发动机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他们提出并验证了甲烷介导的氨动力发动机构想,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上。
中国科学院嫦娥五号玄武岩研究揭示20亿年前月球存在弱磁场(图)
磁场 遥感'数据
2025/1/5
由发电机产生的月球磁场可以反映其内部结构和热状态,并能够影响月表环境。因此,研究月球磁场的变化过程可以为剖析月球演化历史提供重要约束。阿波罗时代至今的遥感数据和月表原位测量表明,月球现在不存在类似地磁场的全球性偶极磁场,但阿波罗返回样品的古强度数据以及部分磁化的月壳指示,月球可能曾有发电机磁场。已有的现代月球古强度数据集中在30亿年前,而30亿年后的阿波罗数据均来自经历过强烈冲击改造的表土角砾岩,...
中国科学院研究提出共价键合氟优化硼氧框架新策略
非线性光学 性能 分析
2025/1/5
2025年1月3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潘世烈和杨志华团队在氟化硼酸盐的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性能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团队提出了通过共价键合氟优化硼氧框架的新策略,为设计新型光学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上。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乙二醇制1,2-二氯乙烷新技术”通过科技成果评价(图)
催化 工程 反应
2025/1/8
2025年12月3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中心(DNL1200组群)刘中民院士团队,与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乙二醇制1,2-二氯乙烷新技术”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评价会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与装备部副主任王秀江主持,华东师范大学何鸣元院士担任科技成果评价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谢克昌院士、北京化...
中国科学院微波散射计观测机理研究获进展(图)
微波 观测 机理
2025/1/5
2025年1月3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副研究员徐星欧与荷兰皇家气象局研究员Ad Stoffelen,在微波散射计高精度风场测量机理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Magazine上。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发表“二维催化剂:从模型到应用”的综述文章(图)
催化剂 模型 分子
2025/1/8
2025年1月2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中心(509组群)邓德会研究员团队发表了关于“二维催化剂:从模型到应用”的综述文章。该综述系统介绍了二维催化材料2025年来在模型体系与实际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并对二维催化剂的设计策略、存在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了前瞻性的展望。
中国科学院目前国际最大超导磁体动态测试设施建成(图)
超导 聚变 高压
2025/1/5
2024年12月29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建设运行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子系统“聚变工程堆中心螺管系统”完成首轮测试实验,最大测试电流达到稳态48千安,超过47千安的设计值。实验结果表明,该设施达到总储能406.7兆焦、可用测试磁体内径1500毫米、最高场强12特斯拉、接头电阻0.1纳欧,全面达到设计指标,成为目前国际尺寸最大、实验条件最完善的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