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催化剂工程”相关记录821条 . 查询时间(3.96 秒)

中国科学院科学家提出金属-碳化钼体系“选择性部分重整”制氢新技术(图)
金属 高温 催化剂
2025/2/18
2025年来,生物乙醇因可再生性、高含氢量及良好的储运安全性,成为备受关注的绿色制氢原料。而传统的乙醇-水重整制氢技术存在两大难题。一是该过程通常需在400℃至600℃的高温条件下进行,能耗高且难以避免乙醇分子C-C键断裂导致的CO2排放;二是现有催化剂易受到积碳和烧结失活的影响,限制其工业化应用,难以兼顾催化效率和长期稳定性。

中国科学院研究提出全新高活性产氢催化剂稳定策略(图)
活性 催化剂 能源
2025/2/18
氢能被认为是未来全球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柱。高效、稳定、低成本的氢能生产已成为能源科技发展的关键挑战。2025年2月17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周武团队与北京大学教授马丁团队合作,在《自然》(Nature)上发表了题为Shielding Pt/γ-Mo2N by Inert Nano-overlays Enables Stable H2 Production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报道了全新的高活...

中国科学院分子筛活性中心具体位置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图)
分子 活性 催化剂
2025/2/18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邓风团队、香港理工大学曾适之团队、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团队,发表了关于H-ZSM-5沸石分子筛催化剂中活性中心落位的重要研究进展。该团队发展了基于中子粉末衍射-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固体核磁共振(NMR)的联用技术,结合探针分子吸附,精准确定了H-ZSM-5沸石分子筛催化剂中骨架Al原子的具体落位,揭示了H-ZSM-5沸石分子筛中活性位的具体位置及其与探针分子、反应...

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开发出具有凸出位点结构的“悬浮”式单原子催化剂(图)
结构 原子 催化剂
2025/2/18
2025年1月2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乔波涛、副研究员张波与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研究员吴忠帅团队,联合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刘彬、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于广涛等,在新型单原子催化剂构建方面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发出具有凸出位点结构的“悬浮”式单原子催化剂(图)
结构 原子 催化剂
2025/2/23
2025年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1500组群)乔波涛研究员、张波副研究员与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508组)吴忠帅研究员团队,以及香港城市大学刘彬教授和福建师范大学于广涛教授等合作,在新型单原子催化剂构建方面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50吨/年氢化镁中试项目顺利开车(图)
能源 催化剂
2025/2/23
2025年1月10日,以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为建设依托方,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为技术提供方,大连富德金煜新能源有限公司为投资方,三方共建的150吨/年固态储氢材料氢化镁中试项目一次性投料试车成功,并产出合格的氢化镁产品。该项目采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氢化物能源化学研究中心(DNL1901组群)陈萍研究员、曹湖军研究员团队研发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锅法...

甲烷(CH4)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也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将其选择性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以缓解当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单独的光化学催化过程在驱动CH4转化为C2+方面遇到了无法充分利用太阳能光谱及缺乏C-C偶联驱动力的问题。利用催化剂的光热效应可实现催化剂表面局部高温,加热活性位点,促进自由基碰撞、光载流子迁移、反应物活化和产物脱附,从而提高催化性能。然而,由于光催化过程...

兰州化物所“3万吨/年新型N-甲基苯胺工业生产成套技术”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图)
催化剂 吸收
2025/1/9
2024年12月6日,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承担的“3万吨/年新型N-甲基苯胺工业生产成套技术”项目通过甘肃省化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会专家组由兰州理工大学李贵贤教授担任组长,兰州大学杨尚东教授、董正平教授,西北民族大学陈丽华教授,西北师范大学王其召教授担任成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进展(图)
金属 催化剂 界面
2024/12/21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221003、22173058、22372153、91945302)资助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微雪教授团队通过可解释人工智能(AI)算法,结合实验数据,揭示了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的本质,建立了其与材料性质之间的控制方程,提出“强金属-金属作用原理性判据”,解决了氧化物包裹金属催化剂的难题。相关成果以“氧化物负载金属催化剂的金属-载体作用本质(Nature of M...
2024年12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中民团队,与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脑油二氧化碳耦合制芳烃技术”和“甲醇石脑油耦合制芳烃技术”,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
石油化工研究院茂金属催化剂PME-18长周期工业应用成功
催化剂 中国石油 金属聚乙烯
2024/12/13
2024年12月9日,记者从石油化工研究院了解到,该院研制的茂金属催化剂PME-18于日前在兰州石化30万吨/年全密度聚乙烯装置长周期工业应用中取得成功。该装置稳定运行192个小时,累计生产茂金属聚乙烯薄膜专用料产品7198吨,产品合格率达100%,完成茂金属催化剂规模化生产的攻关任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武大雷爱文课题组首次揭示胺的自由基/亲核效应精准协同作用
武大雷 无机物 合成 催化剂
2025/1/10
2024年11月15日,Science(《科学》)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雷爱文教授课题组关于催化氧化羰基化的最新研究论文。论文题目为“Synchronous recognition of amines in oxidative carbonylation toward unsymmetrical ure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