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临床医学”相关记录11430条 . 查询时间(1.906 秒)

泌尿外科举办年度男性健康日专题医学科普活动(图)
泌尿外科 科普活动 男性健康日
2025/5/22
2024年10月24日是男性健康日,当天姚旭东主任带领泌尿外科团队在门诊大厅举办了以“十院泌尿,十分男性健康”为主题的医学科普活动。活动丰富多彩,涵盖讲座、咨询、前列腺癌筛查等,获得了现场市民的一致好评。
平台学科担纲—打造大出血患者抢救轻骑兵模式
大出血 模式 消化道
2025/5/22
为进一步提升急诊病情复杂危重的消化道、呼吸道、外伤、骨伤等大出血患者救治成功率,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充分发挥平台学科优势,由介入血管科11名医生、13名护士和5名技术员搭组排班值守,与急诊同仁通力合作,在影像引导下精准查找、介入栓塞出血点,用最短时间、以最小创伤帮助患者渡过难关,为后续治疗赢得时机,打造了大出血抢救的“轻骑兵”模式。这是一支“查漏堵漏”的白衣尖兵队,无论晴雨、不分寒暑,枕戈待旦,守望...

前列腺癌真的难以早发现吗?如何治疗?专家回应(图)
前列腺癌 泌尿外科 癌细胞
2025/5/21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2025年5月18日,根据美国前总统拜登办公室发布的一份声明,拜登被确诊患有恶性前列腺癌,癌细胞已扩散至骨骼。对此,不少网友在网上询问“前列腺癌真的很难发现吗”“前列腺癌转移了还能治疗吗”“如何做好前列腺癌筛查”等。
我国专家全球首提“证据污染”理论,修改循证规则
证据污染 规则 肝胆外科
2025/5/20
随机对照试验(RCT)的循证医学证据是国际公认的制定临床诊疗指南的权威依据。记者2025年5月10日获悉,来自国内外10多家研究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历时2年研究,首创“证据污染”方法学理论,明确证据污染机制。专家们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完整的“循证医学证据污染链”,有望重塑诊疗指南决策生态链。

研究人员揭示肝脏应对“虫癌”的免疫应答机制(图)
肝脏 泡型包虫病 热带病
2025/5/21
泡型包虫病是由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泡球蚴)寄生人体引起的致命性人畜共患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021至2030年重点防控的20种被忽视热带病之一。该病在北半球牧区高度流行,我国西部农牧区尤为严重。

领衔前沿手术—葛均波院士指导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工作(图)
心内科 心血管内科 葛均波院士
2025/5/22
2025年5月1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莅临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指导工作,其间领衔实施两台标志性手术: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RDN)与冠脉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并就学科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和建议。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多耐-高毒肺炎克雷伯氏菌形成新机制(图)
感染 疾病 遗传
2025/5/20
肺炎克雷伯菌是临床常见致病菌,能够引发肺炎、血流感染等多种疾病。2025年来,碳青霉烯耐药(CRKP)和高毒力(hvKP)菌株导致的感染不断增加,威胁公共卫生安全。更严峻的是,这两类菌株特征正在融合,形成同时具备高毒力与多重耐药性的CR-hvKP。它们的融合与质粒的水平转移相关,但具体机制尚不明晰。
健康数据越测越焦虑?专家建议科学看待生理指标波动
健康数据 焦虑 生理指标
2025/5/21
从微信步数排名到24小时监测身体各项指标,从体脂秤每日监控BMI(身体质量指数)到精准计算每一次饮食的卡路里,甚至监测吃每一种食物对血糖的影响……眼下,不少人已习惯通过一些穿戴类电子产品,追踪自己的健康数据。

心血管病学专家李国庆教授逝世,终年63岁(图)
心血管病学 冠心病 李国庆教授
2025/5/21
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方面发布的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白求恩奖章获得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学术带头人、心脏及泛血管医学诊疗中心主任李国庆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15日逝世,享年63岁。
新综述阐释肠道微生态影响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机制
肠道 微生态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2025/5/21
2025年5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教授房静远团队受邀在《自然评论-临床肿瘤学》发表综述文章,深入探讨了肠道微生态在免疫相关不良事件中的关键作用和临床转化价值。
骨科开展影像导航机械臂辅助下骨盆转移癌手术
骨科 机械臂 肺癌
2025/5/22
近日,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张春林主任医师团队成功利用CT导航与骨科机械臂辅助技术,为一名75岁高龄、患有多种基础疾病的肺癌骨盆转移患者实施了髋臼三脚架螺钉内固定联合骨水泥填充术,精准“拆除”了病理性骨折的“引信”,为患者解除了巨大痛苦和潜在风险。

科学家揭秘暴发性心肌炎背后机制及其潜在疗法(图)
暴发性心肌炎 病毒 心脏
2025/5/15
你是否经常熬夜?是否在感冒时也坚持工作或学习?如果仍然不好好休息,继续熬夜加班或剧烈运动,可能会引发心脏的“免疫风暴”——暴发性心肌炎,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这种疾病来势汹汹,死亡率高达50%以上。
皮肤上有“牛奶咖啡斑”?专家:警惕神经纤维瘤病
皮肤 牛奶咖啡斑 神经纤维瘤病
2025/5/21
在罕见病领域,I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因其较高的新生儿发病率和严重的疾病危害,日益受到医学界和社会的关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张军近日表示,NF1患者按时复诊、随诊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同时应多学科协作,协作网加速为NF1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规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