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柔性多体力学”相关记录75条 . 查询时间(1.937 秒)
中国科学院理化所开发具有内盐差梯度的两相异质界面材料实现高效压电能量转换(图)
界面 材料 柔性
2025/1/9
离子基柔性压电材料能够响应外部机械刺激并产生离子电流,同时克服传统电子设备与生物组织之间的模量不匹配问题,从而实现与神经组织的复杂软交互。这种材料产生的压电能量具备高生物相容性,可作为柔性电源,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器和可植入设备等领域。然而,现有压电材料中阳离子和阴离子在应力场下传输差异受到限制,从而降低了离子电能的转换效率。因此,大多数压电系统的功率密度较低,限制了其在能量转换和信号传输中的实际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大连化物所杨维慎/彭媛团队在丙烯和丙烷膜分离技术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杨维慎 彭媛 膜分离 柔性
2025/1/10
2024年12月13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504组)杨维慎研究员和彭媛副研究员团队在丙烯和丙烷膜分离技术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团队受自然界生物体表机械保护的形貌结构启发,创新性地设计制备了具有纵横交织结构的耐磨损MOF(即ZIF-67)膜材料,有效解决了骨架柔性孔笼“开门”效应、膜晶间缺陷限制膜精准筛分丙烯能力、多晶膜表面不耐磨损等问题,为丙烯和丙烷的高效分离膜材...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在提高软磁合金纤维的塑性方面取得进展(图)
合金纤维 高性能 柔性 电子
2024/12/24
高性能软磁合金纤维在能量转换、传输和储存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非晶合金纤维具有优异的软磁性能,但几乎没有拉伸塑性。高技术装备、多功能复合材料、柔性电子等领域在长期服役过程对能够承受拉伸、扭转和剪切载荷的高性能软磁纤维提出迫切需求。这些纤维不仅需要有优异的软磁性能,还要有微米尺度的直径、高的抗拉强度和塑性。高熵合金因其独特的成分和结构,有望突破软磁与力学性能相互制约的瓶颈。但现有的高熵合金纤...
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利用新型皮革基微结构表面丝网印刷技术制备出阵列式电子皮肤(图)
结构 电子 柔性 传感器件
2024/12/8
2024年来,电子皮肤作为新兴的柔性传感器件,具有仿皮肤的结构和功能,在健康医疗、触觉反馈仿生电子、机器人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电子皮肤在机器人触觉感知方面的作用尤为关键,搭建了人-机-物交互的桥梁,通过独特的触觉通道赋予机器人更丰富的感知能力,在提高人机交互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方面展现出潜力。为在复杂环境中准确感知并响应,电子皮肤应拥有超宽量程、高线性度、高一致性等特性。当前,普遍采用的技术路径是...
中国科学院新型寡聚受体设计策略助力提升有机太阳能电池光伏效率和稳定性(图)
有机 太阳能电池 柔性
2024/12/8
2024年12月5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包西昌带领的团队,在新型多臂寡聚受体研究中取得进展,开发了两类多臂寡聚受体3BY和3QY,并通过调节非稠合核心单元的刚柔度,实现了对外围功能臂的构型及聚集态调控,提高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效率和稳定性。
中国科大研究团队提出触觉感知新方法(图)
识别 机器 柔性
2024/12/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人形机器人研究院董二宝副教授课题组联合香港城市大学于欣格副教授团队,于2024年11月15日在国际著名期刊《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 tactile perception method with flexible grating structural colo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工作提出了一种基于柔性光栅结...
中国科大在纯红光OLED领域取得新进展(图)
有机 柔性 材料
2024/12/4
2024年11月2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崔林松教授团队与周蒙教授团队以及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柳渊教授团队合作,提出了纯红光OLED材料设计新策略,开发了色纯度接近NTSC红光标准的纯红光发光材料,在纯红光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效率和稳定性方面实现新的突破。相关研究成果以“Efficient and Stable Narrowband Pure-Red Light-Emitting Diode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哈工大张永兵团队在AI+扩散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张永兵 动力学 柔性 集成
2024/11/16
2024年10月29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人形机器人研究院李木军副教授、张世武教授,联合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胡兵教授,提出了一种新型多孔磁性软体抓手(PMSG),通过在柔性磁性硅胶中融入多孔设计,使得PMSG能够迅速且安全地抓取脆弱的生物活体。成果以“Porous Magnetic Soft Grippers for Fast and Gentle Grasping of Delicate...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等开发出高通量超柔性味觉神经界面 助力患者重建味觉功能(图)
系统 柔性 神经 界面
2024/10/24
味觉是最重要的生理感觉之一,能够帮助人类鉴别食物的营养价值与潜在毒性,从而选择合适的食物以满足能量与营养需求,并避免摄入有毒有害物质。因此,味觉对人类的生存与进化至关重要。舌癌是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舌癌病灶直接侵犯舌头的味觉感受区域,而放化疗等治疗方式可能损伤口腔组织。研究发现,游离组织皮瓣修复重建舌癌术造成的组织缺损,使得患者味觉减退甚至完全丧失味觉功能,影响患者整体生活质...
皮肤也能感知“味觉”:上海微系统所在舌癌患者重建舌瓣味觉解码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柔性 生理 信息
2024/12/21
2024年10月2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陶虎/周志涛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张志愿/杨驰团队合作,开发出高通量超柔性味觉神经界面,使皮肤也能感知“味觉”,帮助舌癌患者等舌瓣重建术后味觉失能患者重建味觉功能。相关研究成果以“Gustatory interface for operative assessment and taste decoding in pati...
中国科大在磁驱动软体抓手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图)
机器人 柔性 磁性
2024/12/5
2024年10月9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人形机器人研究院李木军副教授、张世武教授,联合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胡兵教授,提出了一种新型多孔磁性软体抓手(PMSG),通过在柔性磁性硅胶中融入多孔设计,使得PMSG能够迅速且安全地抓取脆弱的生物活体。成果以“Porous Magnetic Soft Grippers for Fast and Gentle Grasping of Delicate ...
2024年9月10日,西安交大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及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多学科材料研究中心博士生徐治志等人成功研发出一种可规模生产的奇异金属,突破了长期以来高柔性和高强度不可兼得的原理性瓶颈,实现了兼具高分子材料的超高柔性和超高强度钢的超高强度。该特性能够在-80℃到+80℃的宽温域内保持,同时该金属合金在大应变下仍具有出色的抗疲劳特性。这些优异特性可望使得该合金在变形飞行器、超级机器人、人工...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黄伟课题组在柔性离子导电材料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黄伟 柔性 离子导电材料 合成
2024/9/17
仿生离子皮肤在可穿戴电子设备、智能医疗和人机交互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赋予合成材料与皮肤相似的力学特性和功能,包括灵敏感知力、正交各向异性、非线性力学响应和自愈能力仍然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受皮肤组织结构(即交织的刚性胶原纤维嵌入柔软的弹性蛋白基质中)的启发,一种可行的方法是将软基质与刚性骨架复合在一起。然而,由于两种材料模量和伸长率的差异,复合材料在变形过程中容易发生剥离和分层,从而影响其稳定性...
上海硅酸盐所研发的高质量柔性VO2薄膜在神经形态感内计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图)
柔性 薄膜 神经 计算
2024/9/14
2024年8月2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曹逊研究员团队和华中科技大学缪向水教授、杨蕊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一种高性能的柔性忆阻神经元器件,通过模拟生物多模态感知功能,构建了一种柔性跨模态感内计算系统。该项工作采用上海硅酸盐所最新研发的高质量柔性VO2薄膜生长技术,使得神经元器件具有高耐久性、高均匀性、超快响应速度和高灵活性,在此基础上研发的柔性硬件处理系统可实现高达98.1%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