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相关记录1968条 . 查询时间(5.362 秒)
中国石化年产3万吨碳纤维项目正式开工 助力新材料产业升级
中国石化 碳纤维 新材料
2025/5/13
2025年4月28日,据中国石化新闻办消息,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年产3万吨大丝束碳纤维异地建设项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将依托上海石化自有大丝束碳纤维专利技术以及内蒙古地区丰富的绿电资源,建设更为节能高效的10条碳纤维生产线,预计2027年全部建成投产。投产后,可为风电、储能、低空产业等领域提供大丝束碳纤维材料,为新能源产业提供关键材料支撑,助力我国新材料产业升级发展。

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研发出耐极端环境光热陶瓷纤维膜材料(图)
环境 陶瓷 纤维 膜材料
2025/5/8
太阳能驱动界面蒸发技术是利用太阳能进行高效蒸发的新型技术,因具备零碳排、高能效及模块化的优势,已成为可持续淡水生产的有效解决方案。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王钰团队在太阳能驱动界面蒸发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发出以一维Ti2AlSnC MAX相纳米纤维膜为光热层的光热蒸发器。实验表明,该蒸发器可实现在强酸、强碱、高盐度废水等极端环境下高效、稳定利用太阳能生产淡水。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在陶瓷点阵-树脂复合结构力学响应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陶瓷 复合 结构 力学
2025/4/21
耐压舱是无人潜水器的关键部件之一。传统耐压舱多以金属材料构建,但金属密度大、变形抗力差,为更好达到减重效果,迫切需要设计一种既具备优异力学性能又具有轻质特性的结构材料。
巴斯夫上海聚酯聚氨酯树脂扩产
聚氨酯树脂 中国石化 巴斯夫
2025/4/16
近日,巴斯夫公告其涂料业务部成功扩大了其位于上海漕泾工厂的聚酯和聚氨酯树脂产能。该工厂最初成立于2015年,年产能为8000吨聚酯和聚氨酯树脂,目前产能已增至1.88万吨/年,实现产能翻倍增长。
仪征化纤发布耐久型力纶
中国石化 仪征化纤 基地
2025/4/7
2025年3月28日,在中国石化仪征化纤公司主办的2025耐久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工业应用创新论坛上,仪征化纤新品耐久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以下简称耐久型力纶)发布。

天津石化聚丙烯专用料获日本用户认可
天津石化 聚丙烯 中国石化
2025/4/8
近日,天津石化开发的高端聚丙烯专用料PPH-CA00通过日本知名食品包装公司评价,性能满足要求,日本客户追加订购该产品。此次试用成功,为该产品开拓海外市场奠定基础。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科学岛团队在高各向异性热导率和极端热稳定性SiC@SiO₂陶瓷纤维气凝胶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异性热导率 极端热稳定性SiC SiO₂ 陶瓷纤维 气凝胶
2025/3/18
新工艺助力塑料回收利用
中国石化 塑料 回收
2025/3/18
近日,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创新的光触发化学工艺,能将聚合物巧妙地分解为原始单体,为塑料回收开辟了全新道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杂志。


近日,山东农业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省高校创新团队带头人杨凯教授、胡媛媛副教授在材料权威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发表题为:“Maximizing Functional Diversity of Electrolyte Additives through Modular Molecular Engineering to Stabilize Zinc Met...

哈尔滨工业大学毛俊、张倩团队在半哈斯勒单晶热电材料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图)
半哈斯勒 单晶 热电材料
2025/3/25

中国科学院新型高熵热敏陶瓷材料研发成功(图)
陶瓷材料 监测 元素
2025/2/22
针对航空航天发动机状态监测及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等高温极端环境下的应用需求,高温热敏传感器需同时具备宽温域稳定性与高灵敏度特性。传统热敏材料在极端温度下易出现性能失稳,而新兴高熵材料通过多元素晶格占据形成的熵稳效应,展现出优异的热/化学稳定性和协同强化机制。但是,高熵材料的强晶格无序性导致载流子迁移率骤降,引发电子散射加剧与电输运性能劣化,制约高温下的电阻-温度响应精度。因此,开发兼顾晶格稳定性与...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陶瓷光固化增材制造技术取得系列进展(图)
陶瓷 仿生 能源
2025/3/4
新型陶瓷光固化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利用光照方式固化光敏浆料,实现分层制造的工艺。该工艺可实现高精度复杂形状陶瓷的快速制备,在航空航天、生物医疗和新能源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