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光学工程 nano”相关记录68条 . 查询时间(0.093 秒)
苏州纳米所王锦ACS Nano综述:可穿戴气凝胶用于人体热管理和智能器件(图)
王锦 气凝胶 人体热管理 智能器件
2024/4/10
气凝胶的超低热导率使其具有优异的隔热保温性能,在建筑、工业、运输、石油化工等领域起到重要的节能减排作用,是一种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明星材料。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和航空航天的大力发展,基于气凝胶的“超级隔热保温”应用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大众息息相关的日常保温应用,如气凝胶用于可穿戴个人热管理(超轻保温服、轻质耐高温防护服等),也获得学术和产业界的广泛兴趣和研究投入。然而,自1931...
二维材料的范德华集成为异质结的构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堆叠的二维材料之间的层间相互作用可以促进许多物理特性,如可调谐的极化激元、增强的电输运特性、拓扑超导等。与二维范德华异质结相比,一维范德华异质结构(1D vdWHs)表现出进一步的径向约束,由此产生的量子约束效应促进了独特的物理性质。利用纳米管作为模板进行填充是合成1D vdWHs的有效方法。迄今为止,研究人员通过在纳米管一维空腔内填充材料...
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教授课题组在《Nano Energy》发表研究成果(图)
分离 摩擦 纳米
2024/8/23
2023年10月16日,工学院徐学锋教授课题组完成的"Bidirectional electron transfer in Triboelectrification caused by friction-induced change in surface electronic structure"论文,在材料科学领域Top期刊《Nano Energy》(中科院一区TOP,IF="17.60)上发表...
苏州纳米所张智军研究员等ACS Nano:活性氧响应的Janus纳米粒子用于肺纤维化治疗中的药物递送及干细胞长时程CT示踪研究(图)
张智军 活性氧 纳米粒子 肺纤维化治疗 干细胞
2023/7/18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肺间质疾病,致死率高,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2023年4月3日研究表明,通过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体内移植可以有效改善IPF的治疗效果。然而IPF肺部炎症、纤维化及高浓度活性氧(ROS)等恶劣的微环境造成移植MSCs存活率低、功能差,且MSCs治疗IPF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这些都极大地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2023年来大量研究聚焦于液-固界面间的接触起电和电荷转移现象,相关机理包括电荷载体(电子或离子转移) 和双电层的形成已得到广泛讨论。但对于电荷如何在液体和固体表面之间进行转移,以及电荷转移的动力学参数等,仍然没有得到统一的认知。液-固界面间的电荷转移在许多领域至关重要,例如能量收集(液滴摩擦纳米发电机)、表界面电化学、电催化和生物化学。同时,在描述水在疏水表面上的运动时,也应考虑到液-固界面间电...
气凝胶是一种具有三维多孔结构的超轻固体纳米材料。2022年来,以高分子纳米纤维、碳纳米纤维、石墨烯、碳纳米管及MXene等为纳米构筑单元的气凝胶层出不穷,多种多样的纳米构筑单元结合微观结构设计进一步拓宽了气凝胶的应用领域。气凝胶薄膜不仅具有气凝胶的多孔特性,还具有薄膜的维度特性,在电池、超级电容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的研究多聚焦在气凝胶薄膜的构筑单元选择上,还无有效的方法实现气凝胶...
MIT.nano receives grant to acquire focused ion bea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图)
聚焦离子束 扫描电子显微镜 双束纳米制造平台
2023/6/9
二维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和医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通过最新的纳米制备工艺,两种晶格相近的二维纳米材料,比如石墨烯和六角氮化硼,可以组装成二维平面异质结构。这类二维异质结构因其独特而灵活的性质,为单分子生物器件的设计提供了新的可能性。2021年7月14日,浙江大学定量生物中心周如鸿教授课题组在国际权威期刊ACS Nano发表题为Exploring an In-Plane Graphene an...
近期,我校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兰胜教授课题组与中山大学物理学院的李俊韬教授和刘进教授、电子信息技术学院的佘俊聪教授、以及暨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徐毅教授合作,在单晶硅纳米白光光源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Crystalline Silicon White Light Sources Driven by Optical Resonances》为题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Nano Letters上...
物理与电子学院河南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国际联合实验室郑海务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Enhanced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s of La Doped Bismuth Ferrite/Zinc Oxide Heterojunction by Coupling Piezo-Phototronic Effect and Ferroelectricity”在自然指数期刊、国际顶级期刊...
河南大学光伏材料省重点实验室王新教授课题组关于自驱动森林火灾预/报警系统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能源领域顶级期刊Nano(图)
河南大学光伏材料省重点实验室 王新 自驱动 森林火灾预报警系统 Nano Energy
2020/7/21
近日,河南大学光伏材料省重点实验室黄河学者特聘教授王新课题组在自驱动传感系统的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Self-powered forest fire alarm system based on impedance matching effect between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and thermosensitive sensor”为题,发表在国际...
近日,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王新课题组与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陈忠伟教授在SCI影响因子14.7的《JACS》、影响因子15.6的《Advanced Function Materials》(内封面文章)和影响因子15.5的《Nano Energy》发表锂硫电池研究成果。其中《Advanced Function Materials》和《Nano Energy》论文以我校为第一单位。《J...
为了追求极限性能,越来越多的电子系统需要在低温条件下工作。例如,在量子计算机、高性能传感器、深空观测以及一些经典信息处理系统中,通常使用工作温度为2K甚至是mk温区的低温器件,从而在噪声、速度和灵敏度等方面实现接近量子极限的性能。对于这一类低温系统,信号读取与处理通常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采用超导数字电路SFQ(单磁通量子技术)来实现高性能计算和处理;第二种是将信号传送至几十K的温区,再采用低温C...
近日,我校光伏材料省重点实验室校特聘教授陈冲课题组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 “Efficient and sta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thanks to dual functions of oleyl amine-coated PbSO4(PbO)4 quantum dots: defect passivation and moisture...
《Nano Energy》刊发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陈长清、戴江南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图)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 陈长清 戴江南 单片集成光电 倍增转换器 电光转换
2019/10/28
2019年10月10日,《纳米•能源》(Nano Energy, IF:15.548)刊发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陈长清教授、高义华教授、戴江南研究员与河北工业大学张紫辉教授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海定研究员合作研究成果:单片集成光电倍增转换器的半导体深紫外发光二极管芯片“Monolithic integration of deep ultraviolet LED with a multi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