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冶金热能工程 系统”相关记录70条 . 查询时间(2.189 秒)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的百千瓦级高效海水电解制氢系统在华能庄河海上风电场示范运行(图)
电解 系统 燃料 电池
2025/2/23
2025年1月24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燃料电池研究部醇类燃料电池及复合电能源研究中心金属燃料电池系统研究组(DNL0313组)王二东研究员团队自主研发的百千瓦级20Nm3/h高效海水电解制氢系统在华能庄河海上风电场示范运行,目前系统工作稳定,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的金属海水燃料电池系统顺利完成5500米级海试(图)
金属 燃料 电池系统
2024/5/24
2024年5月16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醇类燃料电池及复合电能源研究中心金属燃料电池系统研究组(DNL0313)王二东研究员团队研制的金属海水燃料电池系统在菲律宾公海海域顺利完成5500米级海试。该电池系统搭载“金鸡号”着陆器,于1月2日至4月28日在5500米海底连续停留117天,累积工作时间238小时,实际供能1221Wh,放电电压平稳,证明了该金属海水燃料电池系统具备深海长时间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重型车辆氨氢融合零碳动力系统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图)
动力系统 燃料 机理
2024/8/31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T2241003)资助下,清华大学李骏院士团队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佛山仙湖实验室等科研团队,展开重型车辆氨氢融合零碳动力系统基础研究。研究团队在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领域取得多项突破,并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重型商用车用氨氢融合燃料内燃机点火。
线性测量系统是化学分析、物理测试领域最普遍的测量系统,按其线性关系的构建和拟合方式,可分为单点校准、双点校准、多点校准(线性拟合)及标准加入法。其中,单点校准常用于色谱分析、滴定分析等分析方法及气体分析、碳硫分析等测量项目。实验引入2个随机效应修正因子或相对随机误差表征各种条件变异及系统波动对校准用标准物质和实际样品测量重复性的影响,提出了蒙特卡洛法(MCM)评定单点校准线性测量系统不确定度的数学...
双层阳极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降解偶氮染料及同步产电
微生物燃料电池 偶氮染料 生物产电 脱色降解
2019/3/5
构建一种新型单室双阳极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系统并用于处理难降解有机染料废水;研究进水染料质量浓度、水力停留时间和双层阳极间距对难降解有机物去除率和系统产电性能的影响;利用UV-Vis光谱扫描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降解过程中的一系列降解产物。研究结果表明:当系统通入200~600 mg/L的染料活性艳红X-3B时,单阳极和双阳极MFC系统的有机物去除效率并无较大差异,最大脱色率...
热风炉智能烧炉系统改造工程
热风炉 烧炉工艺 智能控制 机组附加机器人
2018/4/16
潍坊特钢炼铁厂为了提高热风炉烧炉系统性能,在热风炉智能烧炉系统中进行“机组附加机器人”改造工程。采用智能控制取代人工控制,改造实施后,可实现自控率≥95%,燃气消耗量减少7%以上,提高风温14 ℃以上。现1#高炉已改造完成,2#高炉正在改造。预计两座高炉共计可实现效益4 092余万元。
换热器传热效率计算在粗苯系统的应用
粗苯系统 换热器 热效率计算
2018/3/6
在粗苯生产中需要定期测算评估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再决定停换热器清洗维护的时间。本研究给出了与换热介质流量及进出换热器介质温度相关的换热器传热效率核算方法,计算出的换热效率真实体现了实际的换热器内部介质之间传热效率的高低以及换热器内部结垢程度,为清洗换热器提供了参照。
烧结配料控制系统优化改进
烧结配料 控制系统 模糊控制 数据拟合
2017/5/4
针对莱钢烧结配料存在控制精度不高、配料效率低、自动联锁运行易出现故障等问题,在配料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应用模糊控制和数据拟合技术,实现了数学模型化的配料,配料精度由3%提高到3‰,返矿率平均下降1.3%,转鼓指数提高1.3%,烧结矿碱度稳定度提高,设备故障率明显下降。
莱钢170t锅炉安全防护系统的优化与改进
锅炉 安全防护 快速响应切断
2016/11/10
通过增加锅炉语音报警、锅炉自动吹扫和MFT跳闸等功能,对莱钢黄前区170t锅炉安全系统进行了完善和改进,并研发了紧急状态快速切断保护系统,在异常情况下能安全停机,避免设备损害,延长锅炉及主要设备的的寿命,降低故障停机率,切断阀切断时间达到2~3s,增加自动反吹功能,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环境。
中国钢研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混合流程工业自动化系统及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09年论文(1)
中国钢研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混合流程工业自动化系统及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9年 论文
2016/5/16
中国钢研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混合流程工业自动化系统及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09年论文(1)。
通过进行高炉冲渣系统设备运行稳定性、煤气系统局部加压、废气系统余热利用以及水系统节能等改造,实现高炉动力设备安全、稳定、经济运行,2#1 080m3高炉煤气压力提升4~6 kPa,废气回收率由60%提高到83%,5#、6#高炉焦炭水分去除3%~6%,年创造经济效益1 200余万元。
胺法脱碳系统动态特性及控制策略研究
脱碳 动态特性 控制策略 Aspen Dynamics
2014/4/9
由于电力需求的波动,受上游碳捕集电厂负荷变化的影响,胺法脱碳系统本质上是一个动态系统。但绝大多数关于胺法脱碳系统的研究是基于稳态运行方式展开的,对碳捕集系统动态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文中基于一个典型的燃煤电厂胺法脱碳装置,应用Aspen Dynamics软件建立胺法脱碳系统动态模型。研究了带基本控制结构胺法脱碳系统在再沸器热功率、烟气流量及烟气组分阶跃变化时,吸收和再生过程的动态响应特性。结果表明,...
电弧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设计应用
电弧炉 烟气 余热利用
2014/3/27
莱钢50t电炉第4孔高温烟气原来直接排入环境除尘系统,造成能源浪费。通过对电弧炉第4孔移动烟道的改造,实现与新建燃烧沉降室和热管式余热锅炉的对接,将余热管锅炉收集高温烟气热量所产生的蒸汽储存在2台150m3蓄热器中,以满足VD真空精炼炉生产需求。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可提供压力1.6MPa饱和蒸汽15t/h,每年节约燃油消耗费用2256万元。
莱钢120t转炉余热锅炉系统改造
转炉 余热锅炉 汽化冷却 烟道
2009/3/27
为了适应转炉炼钢生产需要、降低设备故障率,莱钢银山型钢炼铁厂对转炉余热锅炉系统进行改造。通过优化烟道配水系统,改造烟道本体结构,改进烟道加工工艺,严格控制冷却水水质,延长了烟道使用寿命,保证了转炉炼钢的稳定性和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