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体化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天体化学相关记录119条 . 查询时间(3.359 秒)
相较于地球上随处可见的、各种各样的分子,在星际环境下,由于其严酷的物理条件,人们最初认为即便是很简单的分子也难以存留下来。然而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毫米波天文学的蓬勃发展,人们已经在星际环境下认证出了超过200种不同类型的分子(包括甲醇、乙醇、尿素等有机大分子),其中仅在金牛座分子云(TMC)这样一个典型的区域,就已经探测到超过100种分子。
2022年2月23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刘铁研究员牵头的ATOMS (ALMA Three-millimeter Observations of Massive Star-forming regions,简称ATOMS)项目组通过分析ALMA干涉阵(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天线阵,The Atacama Large Millimeter/ submillimeter Array,简称ALM...
基于场效应晶体管(FET)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是信息时代的基石。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遵循摩尔定律,FET的尺寸不断缩小,芯片上FET数量得以不断增加,芯片功能日趋多元化。如今,市场上的硅基晶体管尺寸已经降至18 nm栅长。由于受到短沟道效应的影响,继续缩短栅长,器件性能会大幅度下降,这引发了半导体业界对于摩尔定律失效的担忧。相比于三维体材料,二维材料因尺度极薄而具有更好的栅控性能,因表面光滑无悬挂键而...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光源科学研究室袁开军研究员、杨学明院士团队利用大连光源发现水分子光化学反应存在较强的同位素效应,这种效应或是星云中水分子同位素分布不均匀的重要原因。
近日,我国研究人员利用美国麦哲伦望远镜(Magellan Clay Telescope)的高分辨率光谱,精确分析了一批从LAMOST数据中证认的氮增丰贫金属场星的元素丰度,并结合LAMOST的海量巡天数据,分析发现这些氮增丰场星极可能来源于球状星团。
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撰文称,他们首次在星际云中发现了能够解释生命起源的复杂含碳分子多环芳烃(PAHs),且浓度远超此前预期,研究这些分子和其他类似分子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生命在太空中是如何开始的。在最新研究中,麻省理工学院天体化学家布瑞特·麦奎尔领导的团队借助绿岸望远镜,在距离地球430光年的金牛座分子云(TMC-1)中,确定了两种独特的多环芳烃,其由几个相连的六边形碳环和氢原子组成...
甘氨酸是结构最简单的氨基酸,也是生命重要的组成部分。荷兰莱顿天文台天体物理实验室的天体物理学家和天体化学模型师组成的国际团队表明,甘氨酸的形成可以早于行星和恒星的形成。研究结果发表于16日的《自然·天文学》杂志。研究发现,本次产生的甘氨酸在实验室模拟太空化学的恶劣条件下形成,这意味着其很可能在密集的星际云中形成,然后星际云才转化为新的恒星和行星。在没有能量的情况下,甘氨酸可能通过“暗化学”在结冰的...
近日,我台博士研究生张国印与法国原子能署的Ph. Andre, A. Menshchikov研究员,和北京大学的王科研究员,合作完成了加利福尼亚分子云中X-shape红外暗星云丝状结构碎裂的研究。“赫谢尔”空间望远镜(Herschel)对银河系近邻分子云的成像巡天(HGBS)(d <500 pc),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冷星际介质(ISM)结构与恒星形成过程之间联系的认识。Herschel的观测结果表明...
氰基甲亚胺(cyanomethanimine,HNCHCN)作为星际介质中一种重要的生命前分子,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形成了构成遗传关键物质RNA和DNA核酸碱基的腺嘌呤。同时,氰基甲亚胺是氰基甲胺(aminoacetonitrile,NH2CH2CN)的光解产物之一,氰基甲胺可以通过斯特雷克(Strecker)合成反应生成最小的氨基酸—甘氨酸,而氨基酸是构建生物组织的肽键及蛋白质的基元。
近期,国际天文学期刊《天文学报》(The Astronomical Journal)在线刊登了新疆天文台行星科学研究团组王震副研究员等科研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 (AJ, 2020,159, 240)。研究者利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13.7米毫米波望远镜3.4 mm波段观测彗星,在国内首次探测到彗星挥发气体中88.6 GHz氰化氢分子发射线(见图1) 。 46亿年前,彗星与太阳系中大行星一起形成,由...
近日,大连化物所袁开军研究员、杨学明院士团队与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Michael N. R. Ashfold教授合作,利用世界上唯一运行在极紫外波段的大型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大连相干光源)研究硫化氢分子光化学取得了新进展。硫是宇宙中较为丰富的元素之一,在太阳大气中硫原子的丰度约为1.3×10-5,而在星际介质中实际探测到的含硫分子的丰度要远远低于这个值,科学家们认为是由于星际辐射场导致含硫分子有一定的...
2019年12月12日上午,天体化学与空间生命-钱学森空间科学协同研究中心揭牌启动仪式在宁波大学真诚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宁波市副市长陈炳荣、市科协主席陈文辉、市军民融合办巡视员郭鑫祥、市科技局副局长陈建章、宁波市高层次人才发展专项办主任华建广、市教育局高教处调研员王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代表陈泓、姚伟、刘庆华,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研究员林国强,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近日,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与北京大学合作,北京大学的科研团组借助天马望远镜在星际碳链分子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提出了星际碳链分子形成的新机制:“激波激发碳链化学(SCCC;Shocked Carbon-Chain Chemistry)机制;找到新的“聚产区”,即豺狼座I 区域也是银河系中的碳链分子“聚产区”,以上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核心天文学期刊《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此外,该团队还在金牛座一个分子云核L...
美国航天局肯尼迪航天中心8月30日发布消息说,计划开发一种将月壤熔化并转变为氧气的设备,未来利用这一资源支持可持续的月球和火星探索。
据国际天文学顶级期刊《皇家天文学会月报》近日发布的最新消息,科学家在银河系发现一颗极其古老的“贫铁”恒星,距地球3.5万光年,属于138亿年前宇宙大爆炸后诞生的“第二代”恒星中的首批成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