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6 共查到“化学 LED”相关记录6条 . 查询时间(0.171 秒)
2024年6月14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105组)耿旭辉研究员、关亚风研究员团队研制出一种小型“风车型”三通道 LED 诱导荧光探测器(LED-IF),并将其应用于多种真菌毒素的高灵敏检测中。该工作拓宽了深紫外LED荧光检测器的研制思路和应用方向,也为紫外/深紫外波段荧光分析检测提供了新路线。
地面太阳辐射受大气层、时间、地理、气候等环境因素影响很大,很难及时获得稳定的、可重复的、可控的阳光,无法满足定量实验、仪器标定、性能测试等要求。因此,常采用太阳模拟器作为模拟太阳辐射物理特性与几何特性的实验或定标设备。发光二极管(LED)以其高效环保、安全稳定逐渐成为太阳模拟器的热点光源。目前,LED太阳模拟器主要实现了特定平面上的3A特性以及变化的地面太阳光谱的模拟,在满足一个太阳常数(100m...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与成都四川新力光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发光余辉寿命可控稀土LED发光材料研发及其在半导体照明中的应用”成果,近日在成都通过由中科院组织的成果鉴定。专家组认为,该原创性稀土发光材料有效解决了国际上一直未能攻破的交流LED照明设备频闪问题,并实现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跨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掌握通过稀土荧光粉生产低频闪交流LED产品的国家。
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张洪杰、李成宇研究员和四川新力光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新一代AC-LED照明技术”,2012年底荣获2012年度英国工程技术协会(全球第二大国际专业工程学会)“能源创新”和“建筑环境”两项提名大奖。
神经网络模型在LED便携式近红外整粒小麦成分测量仪上的建立
人工神经网络 近红外 蛋白质
2009/10/28
采用三层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在LED便携式近红外整粒小麦成分测量仪上,建立了测定整粒小麦中粗蛋白含量的定量分析模型。给出了LED便携式近红外整粒小麦成分测量仪的结构框图、光路结构图及所采集的整粒小麦样品光谱图。简介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并给出了建模的结果。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模型,得到校准集和预测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和0.9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77%和4.46%。在所使用的有限个分立波长...
通过高温动态球磨固相法, 采用三种电荷补偿方式: (a) 3Ca2+/Sr2+→2Eu3+/Gd3++空穴; (b) 2Ca2+/Sr2+→2Eu3+/Gd3++M+(M+=Li+, Na+, K+中的一种或多种离子); (c) Ca2+/Sr2+→2Eu3+/Gd3++X-(X-=F-, Cl-, Br-, I-), 制备了红色发光二极管(LED)荧光粉体Ca0.54Sr0.16-δEu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