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学 bsa”相关记录16条 . 查询时间(0.039 秒)
通过2-(4-吡啶)-咪唑[4,5-f]-1,10-邻菲啰啉(L1)与[Ru(η6-cymene)(μ-Cl)Cl]2反应合成了3种新型芳基钌配合物,并利用新配体2-(4-咪唑基苯基)咪唑[4,5-f]-1,10-邻菲啰啉(L2)与RuCl3反应合成了配合物4.利用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光谱和圆二色谱研究了配合物在缓冲溶液中的稳定性及与CT-DNA的相互作用,利用荧光光谱...
使用N,N'螯合配体与对甲基异丙基锇或联苯锇反应,合成了5个新型的单核联吡啶类芳基锇配合物[(η6-arene)Os(N,N')Cl][Y].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1和5的结构,其均具有"琴凳型"构型.利用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等方法,确认了配合物1~5同构.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谱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
修饰试剂对量子点的合成、性质具有重要的影响,但目前有关修饰试剂对量子点与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尚不清楚。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红外光谱研究了3种巯基化合物(巯基乙酸,TGA;L-半胱氨酸,L-Cys;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修饰的CdTe量子点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通过Stern-Volmer方程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不同CdTe量子点与BSA相互作用过程的ΔHθ,ΔG...
光谱法研究纳米二氧化硅(SiO2)催化超声波照射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损伤
光谱法 超声波照射
2009/10/22
利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超声波照射激活纳米二氧化硅(SiO2)粒子对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的损伤,并考查了超声波照射时间、纳米SiO2粉末加入量、溶液酸度和超声波照射功率等因素对BSA分子损伤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体系温度为(37.0±0.2)℃和浓度为1.0×10-5 mol·L-1的BSA溶液,UV-Vis光谱显示,随着超声波照射时间,纳米SiO2粉末加入量,...
合成了铜与水杨醛缩缬氨酸Schiff碱(salval)分别和1,10-菲咯啉(phen)及2,2’-联吡啶(bpy)形成的三元配合物[Cu(salval)(phen)] (1), [Cu(salval)(bpy)]•3H2O (2). 通过元素分析, 摩尔电导, IR, UV, TG-DTG对其进行了表征. 配合物2的结构经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 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a=0.9...
通过紫外、荧光和圆二色(CD)光谱,研究了船体防污漆的防污成分三丁基锡(TBT)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考察了浓度、酸度和有机溶剂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TBT与BSA的相互作用是双重的,既有TBT中丁基基团的疏水作用,又有锡离子与BSA的配位作用,使BSA内部的色氨酸和酪氨酸等芳香氨基酸残基裸露,导致BSA二级结构破坏,α-螺旋含量减少和构象改变。
硅表面CS/BSA复合微图形的制备及表征
微图形 CS/BSA复合微图形 微转移模塑法 抗菌性 细胞相容性
2010/1/19
采用微加工方法在硅表面成功地制备出壳聚糖/牛血清白蛋白(CS/BSA)复合微图形. 借助光镜和荧光显微镜对复合微图形进行形貌分析. 利用大肠杆菌和白色葡萄球菌定量考察了CS/BSA复合微图形的抗菌性能, 结果表明, 硅表面沟槽交叉状CS/BSA复合微图形对两种细菌都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 通过MC3T3-E成骨细胞培养考察了复合微图形的细胞相容性, 结果表明, CS/BSA复合微图形对于细胞的生长方...
金属-血清蛋白的结构研究 3: Ni^2^+离子诱导的HSA和BSA的缓慢构象变化
紫外分光光度法 镍 血清蛋白 滞后效应
2007/12/22
摘要 用紫外光谱观察到Ni^2^+离子与人或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有显著的滞后效应, 表明Ni^2^+离子的结合可以诱导人或牛血清白蛋白发生从对Ni^2^+离子有较弱亲和力至较强亲和力构象态的缓慢变化(T-R转化); 这一构象变化为试样的旋光能力随时间变化进一步证实;测得并讨论了这一构象变化的速度常数和活化参数; 推测这一构象变化可能主要发生在蛋白质的IA亚区, 并且很可能是一种促使IA亚区变得更加...
摘要2×10^-^4~3×10^-^4mol.dm^-^3时,这两种配合物从五配位的四方锥构型转变成四配位的四方平面构型,首次提供了BSA的Asp羧基氧参与同Cu(II)和Ni(II)配位的证据。计算并讨论了Cu(II),Ni(II)和有关配体轨道的光学电负性。
超声照射下血卟啉(HP)对牛血清白蛋白(BSA)损伤的研究
超声 血卟啉 牛血清白蛋白
2007/12/21
摘要 用紫外-可见光谱(UV)和圆二色(CD)光谱研究了超声波激活血卟啉(HP)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损伤, 探讨了超声波照射时间、HP浓度、离子强度和酸度等因素对BSA损伤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一定条件下, BSA的损伤程度随着超声波照射时间的增长和HP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而离子强度和酸度对BSA损伤的影响较为复杂. 这一结果对声动力学(SDT)疗法应用于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 用平衡透析法详细研究了生理pH(7.43)条件下Cd(II)与HSA或BSA的结合平衡。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Bjerrum方程,首次报道了Cd(II)-HSA和Cd(II)-BSA体系的逐级稳定常数值,其K~1-K~3的数量级均为10^4;Hill系数和自由能偶合定量分析表明Cd(II)与HSA或BSA的结合均产生在类似体系中少见的强的正协同效应,且Cd(II)与HSA结合产生的正协同效...
尼古丁与BS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尼古丁 血清白蛋白 光谱研究
2010/3/22
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尼古丁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的相互作用。荧光研究表明,尼古丁浓度的增加引起BSA 345 nm处荧光有规律地猝灭。Stern-Volmer 方程分析pH 5.0,pH 7.4和pH 11.0体系的荧光猝灭机理发现,pH 5.0体系属动态猝灭,而pH 7.4和pH 11.0体系为静态猝灭。Lineweaver-Burk双倒...
运用荧光光谱(FS)及紫外光谱(UV)研究了有/无金属离子Cu2+或Zn2+参与时中药有效成分伞形花内酯与生物大分子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 有/无金属离子参与时,伞形花内酯均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从而猝灭BSA的内源性荧光,猝灭原因主要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金属离子参与使得KA增大,n仍维持在2左右;伞形花内酯分子能够扦插入BSA分子内部,温度以及金属离子参与对伞形...
应用光谱探针技术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天青A(AA)相互作用的吸收光谱,考察了SDS/BSA摩尔比对BSA/SDS/AA反应体系吸收光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BSA-SDS-AA三元复合物产生新的光谱吸收峰以及变色反应,主要是由于结合态AA分子空间定向作用形成的聚集体聚集程度不同所造成的。